刘华杰老师讲座PPT(11.3MB).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华杰老师讲座PPT(11.3MB)

地方性知识与 “植物人”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flora 2008.03.08 题解 Clifford Geertz(1926-2006), local knowledge,科学史、科学政治学 native, indigenous,traditional 国家的:某国的; 民族的:某个少数民族的; 家乡的:俺们家门口的,老土的。 植物爱好者(plant-philia),不同于“植物猎人”,就叫“植物人”吧! 大致的内容 近代科学的两种传统 新博物学:方法、伦理 博物学有何用? “植物人”的观察 引子:让百姓爱科学不容易 BBC报道《除了章子怡,他们是谁?》,北京大学礼堂“2006影响世界华人”颁奖会。 陶一之,张霞昌,刘醇逸,陈易希,章子怡。 以及“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 霍金演讲及其《时间简史》 数理科学自动远离公众,博物科学也被世人遗忘。 一、当博物面对数理 两大类科学:数理科学与博物科学。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卢瑟福说:“所有的科学,要么是物理,要么是集邮。”(转引自《邮票上的数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科学哲学家蒯因说:“物理学哲学是足够的哲学。” 歧视! “博物”语义 博物,通晓众物之谓也。清人说,“姬公多艺,子产博物,自古而然。” 现代汉语词典对博物的解释是,“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统称”。相应地,博物学家指“对博通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专家的尊称”。 《辞海》:博物指“能辨识许多事物”。“博物洽闻”说的就是这个,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在近现代科学中,博物学,“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 历史上的博物学家(naturalists) 亚里士多德,色弗拉特 普林尼 林奈、拉马克、布丰,怀特,达尔文、华莱士、法布尔,林德利,威尔逊 劳伦兹、汤普森、古尔德,古道尔,E.O.威尔逊 梭罗,利奥波德, 卡逊 卢梭,歌德,阿达马 郦道元,徐霞客,高濂,曹雪芹,竺可桢 对“新博物学”的界定 呼吁一种“新博物学”:继承传统博物学的一些方面,去掉其中猎奇、占有、掠夺的成份,充分考虑当代社会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新博物学是指与还原论科学相对照的另外一类对大自然的宏观尺度的、综合性的、平面式的考察和探究方式。 在当代,博物情怀和博物精神并不拒斥数理科学成就,拿来为己所用。 界定(续I) 量级,(空,时)=(“米”,“年”)。不在于纳米,不在于总星系,不在于飞秒,不在于30亿年。 其目的不在于“竞技体育”式的现代科技竞赛,不在于更…更…更…。 不强调快速!协同学中的一个原理:慢变量支配快变量。“静为躁君”,“跳得欢,死得快”。 界定(续II) 具体讲,侧重普通人的尺度,侧重普通人可及的世界范围。 工具:主要是人的感官,特别是“眼”和“心”。眼到、心到,动之以情。记录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可用数码相机、DV。 起点与终点: 出发点与目标:人与自然一体化,需要人的情感渗透,而不是特意排除个人的情感! 建立人与自然的新对话。 自然:A抽象的人与自然;B个体的人与具体的自然。博物学强调后者。 把敬畏自然作为前提。不排除一定程度的目的论。目的论与进化论并不矛盾。试图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二、新博物学的观念 人人可及的、可参与的科学,为了每个人的科学:science for all people。 知识+情感+价值观三位一体。强调主体的情感渗透。博物学实践要求体悟自然之整体性和玄妙。感悟也是一种认识,而且认识也并非目的。 强调横向关联的、非还原的或者有限还原的认识进路。新博物学并不排斥近代还原论科学的成就。 (续I) 倾向于非人类中心论,一定程度上承认大自然的权利。 普通人不可能利用昂贵的仪器,对自然世界的某一个侧面的侧面进行没完没了的深入探索,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不能理解科学、不能参与科学、不能为未来的科学做出贡献。 (续II) 它主要不是一门传统意义上发现的学问,而是一门鉴赏性、体验性的学问,它将导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休闲方式,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艺术。 它是一种实践的学问,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纸面上,必须亲自尝试。光说不练,并不符合博物精神。 (续III) 它提供常识与艰深现代科学之间的一种友好的“界面”或者适宜的“缓冲区”,它“门槛”很低,甚至没有门槛,人人都可以尝试。理解、运用、参与科学,并非远离每个个体的精神高消费。 如果现实中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责任不应单纯归于百姓愚昧,还要检讨我们的科学为什么会这样,百姓为什么会愚昧? (续IV) 尽可能从局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家乡做起,不断累积“地方性知识” ,与生态、环保工作密切结合,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尽可能少采标本,或不采标本。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