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源法的公共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能源法的公共性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学生姓名:罗 诚 指导教师:秦 鹏 教 授 专  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学科门类:法 学 重庆大学法学院 二O一四年九月 On Publicity of Energy Law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octor’S Degree of Law By Luo Cheng Supervised by Prof. QinPeng Specialty: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Law College of Law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September, 2014 摘 要 能源是动力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要素。能源产业关乎国计民生,既涉及煤炭、电力等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又囊括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资源等国家短缺战略资源。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扩大,能源法治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它既关乎一国能源法律体系的建构,与这些制度的设立和运行息息相关,更为重要的是,还与能源治理模式、发展方向及其背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权力结构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中,中国的能源法制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不可否认,这些成就与能源治理的应然目标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如何提高能源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能源资源,确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实际情况的能源治理模式,使能源产业呈现出良好状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能源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目前,对造成能源治理实践困境的分析,学界习惯于依赖一种以“法律缺位造成治理混乱”为核心的“法制建构主义”解释路径,并试图从以“制度缺位—制度建构”的进路出发,尝试将能源治理的方方面面全都纳入法律规范之内,建构一个无所不包的能源法律体系。事实也许并非如此,在能源法制迅速发展的当下中国,能源治理的困局绝非一部体例规范、内容丰富、设置合理的《能源法》所能解决,能源危机的应对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能源法律法规的严格规范执行,意欲探究这种治理迷雾的动因,应以能源法的理念价值为出发点,这是当前能源治理返本开新的核心任务。在此情境下,以公共性这一概念、范式、理念的引用作为研究能源法的立论,先考究了能源法公共性的逻辑证成、实践意义,而后对能源法公共性的价值维度和目标功能进行审视和解读,从而得出 “能源法的公共性”之正当性与合理性。在前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能源法的现实困境进行制度检视,进而从能源权利秩序体系、能源权利监督体系、能源效益促进制度和能源公众参与制度等多个层面和角度,提出以公共性理念指导下的能源法的制度构建。 第一章,导论。该章指出了关注的是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相对较少或不够深入,但却又对国家兴衰成败至关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命题——能源法,而研究的切入点选择了能源法最重要的内涵、特征和属性——公共性。同时指出,从能源自身的特征属性出发,抽象出能源法的公共性理念,给予能源法律制度构建和实践以宏观指导,对于促进能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能源法公共性的一般概述。该章首先论述了公共性及其在能源法中展开,公共性是一个多维广义的历史概念,也是一种研究的范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引领和指导能源法发展变革以及推进能源体制改革的价值理念。研究能源治理,必须从治理逻辑中的公共性进行解读。能源法的公共性,不是先天而成的,也不是不证自明的,所以还需要对能源法的公共性进行逻辑证成,鉴于能源的产生和存在具备公共性的质的特性,能源的开发利用体现出能源的公共性品格,能源政策意指深刻的公共利益与公共影响,能源危机必须依靠公共政策和法律手段解决等理由,在能源法中引入的公共性理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亦得以证明。上述一切,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能源法公共性理念的实践意义,这不仅是自然理性的客观要求,能源法治的重要使命,而且能促进能源法律机制的良好运行。 第三章,能源法公共性的理论基础。该章论证了能源法公共性理念的理论原理,这种理论支撑主要来源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四个不同学科。首先,公共性不仅是一个公共领域的分析和批判工具,还是公共领域中人们相互尊重和达成共识的存在之地。其次,公共性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价值尺度,也是公民社会公共利益的存在之所。再次,公共性蕴含了社会舆论的良知以及公民社会的公共理性。最后,从公共物品理论出发,实现能源治理的公共性,就必须按照“多中心治理”理论

文档评论(0)

学术无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