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损伤修复与抗肿瘤药物研究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NA损伤修复与抗肿瘤药物研究解读

* * 烷化剂都是亲电子化合物,分子中带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基,可转移到碱基或主链上的磷酸基,使之烷基化。其中鸟嘌呤最容易被烷基化。许多烷化剂都是致癌物。 烷化剂都是亲电子化合物,分子中带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基,可转移到碱基或主链上的磷酸基,使之烷基化。其中鸟嘌呤最容易被烷基化。 * 5-FU、 5-BU与T十分相似,酮式结构时与A配对,又很容易成为烯醇式结构与G配对,在DNA复制时导致A-T转换为G-C。 * 1、根据DNA分子结构改变情况不同,DNA损伤(突变的分子类型)可分为:碱基突变、DNA链交联、 DNA链断裂、插入或缺失、 DNA重组等。 2、链内共价交联:紫外线、放射线等电离辐射使DNA链内碱基发生共价交联,使此位点丧失复制模板作用。 3、链间共价交联:某些烷化剂,如丝裂霉素、亚硝酸盐、氮芥、硫芥子气等,可使两条DNA链之间形成共价交联。 4、DNA重排可以在同一染色体的两条链间发生,也可以在不同染色体之间发生,可以是原来的方向或者颠倒的方向。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T i p 6 0可以p 5 3依赖和不依赖两种方式参与 D N A损伤应答: 59 (二)调控 D N A损伤修复基因的miRNA 60 61 62 第三节 DNA损伤和修复的基因 63 一、甲基化损伤修复相关基因 甲基转移酶(MGMT)把O6-甲基鸟嘌呤的甲基转移到自身的半胱氨酸残基上,修复甲基化的DNA。 MGMT突变可作为甲基化损伤的基因型标记物。 64 二、切除修复相关的酶和基因 尿嘧啶糖基化酶为主要的始动因素,可作为DNA损伤的生物标记物。 大肠杆菌Uvr基因家族、人ecrr基因和切除修复基因等 65 三、错配修复相关基因 MSH2、MLH1等蛋白参与错配修复,而错配修复的缺陷往往是癌变的第一步。 错配修复基因:Muthls系统、人类的hmsh2/3、hpmsl1/2、Mutsa、msh6。 错配修复基因的微卫星序列的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I) 66 四、 DNA聚合酶β DNA聚合酶β参与辐射损伤和化学损伤的修复,并对细胞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 DNA聚合酶β 的突变可导致碱基切除修复功能的缺陷。 67 五、 DNA加合物 英文名称:DNA adduct 定义:DNA分子与化学诱变剂间反应形成的一种共价 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激活了DNA的修复过程。 如果这种修复不是发生在DNA复制前,会导致核 苷酸的替代、缺失和染色体的重排。 DNA加合物可作为DNA损伤的暴露标记物和效应标记物,其去除的速度也可作为DNA修复功能的生物标记物。 68 DNA损伤和修复的生物学意义 避免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癌症和细胞死亡是至关重要的。 DNA修复途径可以识别和修复特异的DNA损伤,保证生物物种的遗传稳定性。 69 第四节 与DNA修复有关的人类遗传疾病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 布伦氏症候群(Bloom’s syndrome) 遗传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HNPCC) 70 71 着色性干皮病 (Xeroderma pigmentosum) 是一种隐性遗传性疾病,有些呈性联遗传。因核酸内切酶异常造成DNA修复障碍所致。临床以光暴露部位色素增加和角化及癌变为特征。 1. 幼年发病,常有家族发病史。 2. 面部等暴露部位出现红斑、褐色斑点及斑片,伴毛细血 管扩张,间有色素脱失斑和萎缩或疤痕。皮肤干燥。数年内发生基底细胞癌、鳞癌及恶性黑素瘤。 3.皮肤和眼对日光敏感。 4.病情随年龄逐渐加重,多数患者于20岁前因恶性肿瘤而死亡。 5.组织病理 晚期出现表皮非典型性增生、日光角化及鳞癌和基底细胞癌等恶性肿瘤。 72 着色性干皮病患儿脸部特征 73 着色性干皮病背部, 着色性干皮病组织切片 74 着色性干皮病的并发症 75 着色性干皮病的治疗 避免紫外线照射 避免肿瘤致病因子 对症治疗 76 遗传性大肠癌的临床特征 发病早 (~45 岁) 肿瘤好发部位 肠外肿瘤的类型 77 遗传性大肠癌(HNPCC) 息肉较少 30-60% 有内膜肿瘤 恶性肿瘤好发部位 胰腺癌发生率 78 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CRC) 0 20 40 60 80 100 General population Personal history of

文档评论(0)

22ffbqq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