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2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身免疫性肝病2解析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慢性病毒性肝炎 AIH患者可合并有其他自身免疫病。有些自身免 疫病如SLE、干燥综合征、PBC、原发性硬化性 胆管炎也可以出现ANA、SMA自身抗体,所以 应该互相鉴别 酒精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1) 一般性治疗:休息、忌酒、增加营养、避免使用 有损肝脏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病情较重者,可减轻临床 有损肝脏的药物 症状和改善肝功能。有些学者认为最终发展为肝 硬化的机率并无明显降低 常用剂量为强的松龙每日 40-60 mg,疗程宜长, 一般需服用一年以上,待病情缓解后,可缓慢减小剂量,然后以小剂量维持。过早减量或停药,容易使病情加重。病情复发时可再次使用。 布地奈德 (Budesonide) 第二代皮质激素 与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对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强的松强15倍 主要作用于致病的淋巴细胞,全身不良反应小 成人常用剂量:5-8mg / 日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2)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一种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体内DNA的合成而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阻碍对抗原敏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 单用硫唑嘌呤治疗AIH的疗效较差,常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常用剂量为每日75-100mg。 环孢素A (cyclosporine A):由土壤里的真菌中提取出的、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化多肽,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 用于治疗AIH的常用剂量为口服2-4mg/kg/日,有较好疗效。主要不良反应是对肾脏的损害。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3) 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一种亲水性的胆汁酸,可以置换疏水性胆汁酸,促进胆汁分泌和减少胆汁酸在回肠内的再吸收。可用于胆汁淤滞明显的患者。 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250mg,每日3次。单用此药,效果不明显。 肝移植:药物治疗无效,病程进入晚期的患者可以考虑肝移植治疗。国外文献报告,92%接受肝移植的AIH患者,生存5年以上。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rosis (PBC)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肝内 胆管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好发于女性,占 90% 左右,大多数病人为 40 岁左右。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理改变 基本的病理改变是肝内胆管的非化脓性、肉芽肿 性胆管炎 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在不同病程阶段 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并不相同,根据其病程的演变,从早期的非化脓性胆管炎至晚期的肝硬化阶段,其病理改变分为4期: I期 胆管炎期 II期 胆管增生期 III期 疤痕期 IV期 肝硬化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分期 I 期 胆管炎期 肝小叶间胆管非化脓性肉芽肿性胆管炎 汇管区胆小管及其周围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部分胆管破坏,可伴有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形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分期 II 期 胆管增生期 汇管区明显扩大,胆小管广泛增生,肝小叶周边肝细胞出现碎片样坏死,但无桥样坏死,肝内淤胆,肝细胞内铜沉积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分期 III 期 疤痕期 汇管区内炎细胞减少,胶原增多,纤维组织增生,汇管区间呈纤维间隔,肝内淤胆显著,铜沉积增多。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分期 IV 期 肝硬化期 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分隔肝小叶,肝细胞再生,形成结节,淤胆严重,毛细胆管内有胆栓。 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命名的争议 病程早期时,患者并无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肝硬化的病理改变只出现于病程的晚期,因此,有人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命名不能确切反映此病的全貌。有的学者建议改称为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chronic nonsupurative destruc- tive cholangitis) 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的自身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 (AMA) 抗线粒体抗体-M2型 (AMA-M2) gp 210 抗核抗体 (ANA) SP 100 抗线粒体抗体 是PBC的一种标记性抗体,在PBC患者中的阳性率高达95%左右。 已知线粒体内至少有9种抗原,M1-M9。在PBC 患者的血清中检出的AMA的靶抗原主要是M2。此外,PBC患者血清中还可检出抗M4、M8和M9等的抗线粒体抗体。有学者报告,抗M2和抗M9抗体阳性的患者与抗M4和M8抗体阳性的患者相比较,前者的预后较好,后者的预后较差。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 AMA) 抗核抗体 (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 AMA阳性患者中,ANA阳性率介于10%-40% AMA阴性患者中,ANA阳性率约为50%左右 ANA对PBC的特异性为95%左右 用间接荧光免疫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