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瓯民间音乐的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建瓯民间音乐的发展.doc

浅谈建瓯民间音乐的发展   建瓯,古称建安,明清期间是建宁府,驻地有近200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是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的重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相当发展的经济文化基础,造就一方民俗。   建瓯是福建文化开发最早的地区,音乐作为“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出现了许多音乐人才。   南唐时建安人王感化,少聪慧,未尝执卷而多识,幼入金陵教坊,善于歌词器乐,其歌声能“声振林木”,悦耳动听。南唐中主李?召其进奏《水调词》,适见李继勋、严续二相在侧,旁有牛系于株?,感化应声咏唱:“曾遭宁戚鞭敲角,几被田单火燎身。独向叙阳嚼枯木,近来问喘更无人。”实为讥讽二相。古代艺人地位低,更不敢嘲剌高官隐恶,感化艺高胆大,张扬正气,因此,《福建通志》破格为其首立《伶官传》,历史以来仅此一人。   宋代,仅芝城就有“雅歌堂”、“弦歌坊”和“和乐坊”等专供音乐演唱场所,据史籍资料,“弦歌坊”即绍兴年间地方官赵彦主持兴建的。宋代著名的音韵训诂学家吴?,北宋宣和六年(1124)进士,南宋绍兴间曾任太常丞(朝廷掌管礼乐、祭祀的属官)吴?著述甚丰,被誉为“通儒”。有《书稗传》、《诗补音》、《论语指掌》、《考异语解》、《考异续解》、《楚辞释音》、《字学补韵》、《韵补》等行世。朱熹对吴评价很高,认为“近代考订训释之学,唯才老及洪庆善为优。”朱熹作《诗集传》、《楚辞集注》就是依据吴?的见解来考订的。   由于时代的古今迁移,地域的南北阻隔,彼此的语音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到南北朝时,人们发现《诗经》、《楚辞》等典籍的押韵,用当时的语音朗读就已经很不和谐了。到南宋时,吴?上取《周易》、《尚书》、《诗经》、《楚辞》,下取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的诗词中的韵脚用字,认真考订训释,著成《韵补》五卷。这是一部福建最早的古音训释学著作,也是我国宋一代研究古音学的创始之作。《四库全书》评论该书是“自宋以来,著一书以明古音者,实自?始。”“而后来言古音者,皆以此而推阐加密”,具有“筚路蓝缕之功”。也就是说,此书填补了从先秦到两宋训释古音的空白,并为明清研究古音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依据。然而,吴?是考订训释古音的“始作俑者”,无从借鉴,所取材料繁杂,在编排方面也缺乏条理。《四库全书》就曾指出《韵补》颇多“参错冗杂”,“?牾百端”之处。但是,即使是这样,吴?在考订训释古音方面的“开路先锋”的贡献和作用,也还是抹煞不了的。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南宋著名的音律家蔡元定(建阳人,曾寓居府城)所著的《律吕新书》、《燕乐厚辨》等乐理专著的普及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民间音乐人。民间还兴建不少专门供音乐演唱和万事大吉研究活动的场所。当时“弦歌坊”还是绍兴年间的地方长官赵彦亲自倡议主持建立的。因此,音乐活动十分普及。   明代,建瓯民间音乐虽不如宋代普及,但仍有名家名著出现,如瓯宁人张大命,著有《琴经》十四卷、《阳春堂琴谱》四卷、《太古正音》四卷,著名书家董其昌为其作序,称赞他的专著和演奏古琴是闽派古琴的发祥地。赵希?,字宋卿,家贫尚气节,善绘画,仿名家沈石田笔意,更善古琴演奏,并作琴词《水廉洞》曰:“散垂白发三千丈,乱舞狂风懒自梳。”为名句传唱。   清季同治光绪间,芝城贡生许赓年在家设艺苑,邀集同好,吟诗作画,更多的是合奏古乐,赓年尤善古琴,自作词填谱,自己弹奏演唱。   近代主要的音乐类型有:   劳动歌曲 劳动歌曲是直接从劳动中产生的。人们用它来统一劳动节奏,鼓舞情绪,促进生产。有田歌、牧歌、茶歌、伐木歌、工匠歌等。建瓯森林资源丰富,《森工采运号子》在劳动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按照林业生产劳动的程序,分为砍伐、锯木、驮木、装?、捎?等号子,粗犷、坚定、有力,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革命歌曲 建瓯山区是闽北革命老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闽北独立师曾在建瓯东游、川石、玉山、迪口活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老区群众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革命歌曲,鼓舞人们参加革命斗争,在川石、迪口一带流传的有:《十二劝同志们》、《游击队歌》、《送参军》等。   山歌 建瓯山歌主要是畲族山歌,分布在房道乡的峡头村、吴大元村和东峰镇的坤口村、大源村等边远山区畲族人民居住点。这些山歌多属情歌类型,有《贤娘相好似花开》、《有情成双莫嫌穷》、《上山岗》、《对歌》、《月歌》等,内容多叙述男女恋情。农历三月三,畲族男女青年有对歌寻侣习俗,常以竹片、杂木夜燃篝火,男女对唱,互传情意。   小调 建瓯民间地方小调流传较广,多由外地“堂班”艺人带入。“堂班”是专为富裕人家打牌、饮酒、喝茶作乐时咏唱民间小调的艺人。其内容有《大补缸》、《十月怀胎》、《十八摸》等,内容粗劣鄙俗。解放后已少有人唱。   歌舞曲 建瓯民间较流行的歌舞曲主要有《拍球舞》、《采花舞》、《扑蝶舞》等4首。其中曲调多为“微”调式,旋律与《采茶灯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