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离过程课件最终版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色谱分离过程课件最终版解析

概述 色谱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 色谱的分类 色谱分离过程基础理论 色谱技术的应用 1.概述-发展 关于色谱分离方法的研究始于1901年,俄国植物学家 Tswett(茨维特)在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用碳酸钙填充竖立的玻璃管,以石油醚洗脱植物色素的提取液,经过一段时间洗脱之后,植物色素在碳酸钙柱中实现分离,由一条色带分散三种颜色的6个色带。 两年后他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在这一方法中把玻璃管叫做“色谱柱”,碳酸钙叫做“固定相”,石油醚叫做 “流动相”。三年后,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 色谱法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飞速发展,并发展出一个独立的三级学科-色谱学。 1952年英国科学家阿切尔·马丁、理查德·辛格因发明了分配色谱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此外色谱分析方法还在12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1.概述-色谱分离的特点 应用范围广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分离效率高 若用塔板理论数来表示色谱柱的效率,每米柱长可达几千至几十万的塔板数,特别适用于极复杂混合物的分离,且通常收率、产率、和纯度都较高。 操作模式多样 可通过选择不同的操作模式,以适应不同样品的分离。 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分离原理 色谱过程的本质是待分离物质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的过程,不同的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会不同,这使其随流动相运动速度各不相同,随着流动相的运动,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相互分离。 不同组分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分离情况取决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亲和力等的差异。 常用的固定相(色谱柱填料) 硅胶 活性炭 离子交换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 凝胶 纤维素衍生物 环糊精 聚丙烯酰胺 硅胶:应用广泛,适合各类成分 氧化铝:主要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如生物碱、甾体、萜类等 活性炭:用于水溶性氨基酸、糖类及苷类 聚酰胺:主用于酚类、醌类如黄酮类、蒽醌类及鞣质等成分 3.色谱的分类 按两相状态 气固色谱、气液色谱、 液固色谱、液液色谱 按固定相几何形式 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 按分离原理 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 凝胶色谱、排阻色谱、亲和色谱 吸附色谱 物理吸附:硅胶、氧化铝、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的吸附色谱; 化学吸附: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氧化铝吸附、生物碱被酸性硅胶吸附等; 半化学吸附:聚酰胺与黄酮类、醌类等酚性化合物之间的氢键吸附,吸附力较弱,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 常用的极性吸附剂:硅胶、氧化铝。 常用的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 离子交换树脂法 原理:可交换离子与树脂上的交换基团进 行离子交换,并被吸附,用适当的溶剂 从柱上洗脱下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吸附规律 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碱性成分 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酸性成分 分配色谱 原理:被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 分配系数不同。 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极性 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固定相极性 HPLC、MPLC、LPLC 4.色谱分离过程理论基础 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为了解释色谱分离现 象,指导色谱技术的发展,许多研究者对色谱基 础理论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提出了多种色谱过程 的理论。主要有速率方程理论、平衡色谱理论、 塔板理论、轴向扩散理论。 4.色谱分离过程理论基础 塔板理论 由马丁(Martin)和欣革(Synge)最早提出 将色谱柱比作蒸馏塔,把一根连续的色谱柱设想成由许多小段组成。在每一小段内,一部分空间被固定相占据,而另一部分空间充满流动相。组分随流动相进入色谱柱后,就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在每一个塔板内组分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形成平衡,随着流动相的流动,组分分子不断从一个塔板移动到下一个塔板,并不断形成新的平衡。一个色谱柱的塔板数越多,其分离效果就越好。 4.色谱分离过程理论基础-保留值 保留时间(t R):从进样到某个组分的色谱峰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死时间(t M):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从进样开始、通过色谱柱、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 R '):t R'= t R-t M 柱效率 实际工作中,塔板数的计算用下列公式: 而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公式为: n = L / H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