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樂之差异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音樂之差异初探

研究性学习报告论文 高七十四班小组 组长:吴佳亮 组员: 李嘉南 莫浩民 吴红薇 陆宣圻 黄燕芳 郝 露 廖嘉宝 目录 目录…………………………………………………………………………………… 2 探究原因……………………………………………………………………………… 3 概要…………………………………………………………………………………… 3 小组分工……………………………………………………………………………… 3 开章…………………………………………………………………………………… 4 浅谈…………………………………………………………………………………… 4 深入…………………………………………………………………………………… 7 插曲…………………………………………………………………………………… 8 聆听…………………………………………………………………………………… 9 尾声…………………………………………………………………………………… 10 相关资料……………………………………………………………………………… 12 探究原因 我们是当代的青少年,对中西方流行音乐、古典音乐都有接触并且都能接受其内涵与其存在。但是,在与音乐的接触了解中,我们渐渐发现,不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流行音乐,中西方的音乐都有其鲜明的特点与道路。我们不由得思考,是什么造成了中西方音乐的不同?中西方音乐在不同中是否又有相似之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展开了这次的研究性学习。 概要 本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小组以调查问卷、网络资料收集、组内讨论、咨询老师等方法收集了相关资料并进行探究。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动与资料怎里,我们编辑出如下内容论文,从中西音乐之差异 小组分工 李嘉南 :论文编辑及演示文档编辑 莫浩民 :调查表制作、网络资料收集 吴红薇 :网络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发放 陆宣圻 :网络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发放 黄燕芳 :调查问卷发放、联系指导老师 郝 露 :网络资料收集、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廖嘉宝 :调查表制作、网络资料收集 吴佳亮 :统筹规划 (排名不分先后) 开章:音乐的定义 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资料来自于:百度百科; 音乐名片) 浅谈:中西音乐之差异    中西音乐之渊源各异,除了因民族性所产生的色彩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于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而西洋音乐注重的是和谐。    溯本求源,西洋的和谐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数学与几何学的科学性及数理协调性;而中国的情韵则可说是源于先秦诸子的哲学,甚或是源于古代钟鼎的花纹及原始壁画的动物飞腾之象。因为,“飞舞跃动”之美始终是中国诸艺术的主要特色,当代美学界巨擘宗白华也认为:“舞”是中国艺术意境的灵魂。    归根结底,中西方的宇宙观、世界观的不同,是中西音乐风格形成各异的根本原因。    西洋人看世界,是采取科学的、数理性的态度,是“物我对立的”。而中国人则全然相左,如老、庄,认为宇宙是个虚灵的空间,其间只有鼓动“万物”的“气”才是实在的。因此,中国人的宇宙空间意识是人在“虚、空”中,是宇宙的造化:人自在虚空中,“伏仰自得”,尔我不分,浑化为一。    中国历史沿袭下来两种美学观点,即“错采镂金”之美与“初发芙蓉”之美。汉以前,艺术美还是“错采镂金”之美;时至魏晋发生了一个变革,提出“初发芙蓉”与“错采镂金”并列。至宋,美学观点转移为“初发芙蓉”较之“错采镂金”更为美。这也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发展——既然一个“虚灵的空间”充满了“鼓动万物之生气”,又何必再“错采镂金”呢?还“宇宙”的本来面目吧。所以艺术不再是装饰性的了,而加入了进步的思想色彩了。也因此,建立在以重情韵为基础的中国单音音乐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尽管在唐时有向复音音乐发展的萌芽)。    “和谐”的概念,中西方也不尽相同。如纯指对感观的刺激来说,中国人认为单音是最和谐的(指乐音),八度叠置其次,然后是四、五度叠置。这从中国传统民间乐器上也能看到:胡琴的定弦一般是四、五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笙,它的传统发声指法决定了一个“主音”和一、两个“辅音”同时发声,从而形成一个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对于和弦西洋人则认为,三度叠置才是最和谐的,至少是半和谐的,而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反而是不和谐的!其实,和谐应该是相对的。我想,三度叠置的效果并不旨在追求其和谐,而是旨在追求其丰满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