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实验诊断学题库(二附修改稿)蒋春玲审稿.doc

【2017年整理】实验诊断学题库(二附修改稿)蒋春玲审稿.doc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实验诊断学题库(二附修改稿)蒋春玲审稿

第一章 概 论 【名词解释】 1.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 2.危机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生必 须紧急处理的检验值,称之为危机值。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 【名词解释】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认 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 2.嗜多色性红细胞: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 红细胞稍大,称嗜多色性红细胞或多染色性红细胞。 3.卡波氏环: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 认为是核膜的残余物 4. 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色呈深紫色或紫 黑色,谓之为中毒颗粒。 5.核左移:周围血肿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 幼粒细胞等)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 。 6.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 7.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故称 为棒状小体。 8.异形淋巴细胞:外周血中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 巴细胞。 9.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而得名。 10.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的速率。 11.血细胞比积: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2.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13.RDW: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14.细胞分布直方图:显示细胞群分布情况的图形,称为细胞分布直方图。 15.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代偿造血功能不足以补偿其损耗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 16.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 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征。 17.红细胞酶病:是指参与红细胞代谢(主要是糖代谢)的酶由于基因缺陷,导致活性改变而发生溶血的一组疾病。 18.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体内免疫发生异常,产生自身抗体或(和)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 19.细胞免疫分型:也称细胞免疫标记(表型)检测,它是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学技术对细胞膜表面和/或细胞质存在的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借以分析细胞所属系列,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的一种方法。 20.贫血:是指在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低限。 21.骨髓增生度:是骨髓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比。 22.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呈过度异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侵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的造血功能则受到抑制。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和侵润症状。 23.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 【简答题】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两类: (1)相对性增多 :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绝对性增多: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a.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生理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病理性增加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b.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 主要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本病属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病人可转变为白血病等。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 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妇女。  (2)病理性减少 见于各种贫血。根据贫血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细胞破坏增多、细胞丢失过多。 3、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1)中性粒红细胞增多: 在生理情况下, 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后,饱餐或沐 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性升高。病理性增多见于: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和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