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至唐^宋佛经翻译.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汉至唐宋佛经翻译(1) 参考文献: 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 佛教创立:公元前六至五世纪 创立地点:古印度 佛教流传:公元65年之前传入中国 佛经翻译的四个发展阶段 一、草创时期(后汉桓帝—西晋,即公元148—316) 二、发展时期(东晋—隋,即公元317—617) 三、极盛时期(唐—北宋,即公元618—906) 四、衰微时期(南宋—清,即954—1111) 第一阶段 安清:《大安般守意经》、《人本欲生经》 《阴持入经》、《道地经》等 支娄迦谶:《般若道行经》十卷 《般舟三昧经》二卷等 支谦:《出三藏记集·支谦传》二十七部 《高僧传》四十九部 《大明度无极经》二十九部等 安清 安清(约2世纪),又名安世高,西域安息人,禅数学者,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开始翻译佛经的西域僧人。 “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 安清的来华,为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来华时,佛教早已传人中国一百多年,但无经典,在那一百多年中,佛教只是被看做一种外来的神抵而崇拜。自安清译出一批佛经之后,佛教的形像为之一变,它不仅是一种被人们信奉、作为精神依托的宗教,而且还有深奥的哲理。 支娄迦谶 支楼迦谶(约2世纪), 西域月支人,简称支谶,中国佛教史上翻译大乘经典的第一人。 支谶的译经,首将“一切皆空”的思想传入中国,此为当时印度大乘佛教兴起的龙树学系的思想。 “辞质多胡音” 支谦 三国时期佛经翻译家。 支谦一名越,原为月支人,故姓支。 受业于支亮,支亮受业于支谶, 人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支谦的翻译风格 “曲得圣意,辞旨文雅” “谦以季世尚文,时好简略。故其出经,颇从文丽” 第一阶段的特点 第一 主要力量: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 辅助力量:汉族知识分子信徒 第二 全屏口授,即外僧诵经,一人口译成汉 语, “传言”或“渡语”,另一人或数人“笔受”,即笔录成汉文,再进行修饰; 第三 一方面:草创时期,译经僧侣对佛教经典抱有虔敬态 度,唯恐违背经旨; 另一方面:经验不足,语言学知识贫乏,因此一般都采用直译法; 第四 佛教是外来唯心主义神学,大搞唯心主义哲学的中国统治阶层与之一拍即合,是乐于加以利用的,但在接受的同时,又必须加以改造,以适应当时统治阶层的需要。 第二阶段 释道安:注《般若道行》、《密迹》、《安般》 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维摩诘》 《金刚》《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大智度论》《马鸣菩萨论》等 彦琮:著《天竺记》、《西域传》、《大隋西国传》《辨正论》 真谛:译《弥勒下生经》1卷、《仁王般若经》1卷及《疏》6卷、《中论疏》2卷、《九识义记》2卷、《新金光明经》、《唯识论》及《涅盘中百句长解脱十四音》等经论 南北朝时高僧,翻译家。 释道安最突出的贡献,是用中国传统文化解释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 “东方圣人” 五失本,三不易 译梵为秦,有五失本也。 一者,梵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 二者,梵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可,斯二失本也。 三者,梵语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 四者,梵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划而不存,四失本也。 五者,事已成全,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 三不易 然般若经,三达之心,复面所演,对必因时,时俗有易,而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 愚智天隔,对人叵阶,乃欲以千载之上微言,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 阿难出经,去佛未久,尊者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察迭书,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平若此,岂将不以知法者猛乎,斯三不易也。 涉兹五失经,三不易,译梵为秦,讵可不慎乎。 东晋后秦高僧 本是印度人,生长於龟兹,出家后,通晓大乘经论。 公元401年到中国长安逍遥园翻译经典,前后所译的经论,有380多卷。 “有天然西域之语趣”(赞宁—法华经) 公元413年在长安圆寂。 其人近出,未久之间, 于后宅舍,忽然火起, 四面一时,其焰俱炽。 栋梁椽柱,爆声震烈, 摧折堕落,墙壁崩倒, 诸鬼神等,扬声大叫。 (鸠摩罗什《妙法莲华经》) 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概述(1)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