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责任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的责任教案

科学的责任 一、教学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题。。题解关键词 2.内容提示海森堡以两件事著称于世:一是提出了著名的量子“测不准原理”,揭示了微观世界混沌的本性;二是他主持过希特勒的原子弹计划,但未能造出原子弹。尽管海森堡承担了德国的原子弹计划,但他并不认同希特勒。他甚至想由各国科学家之间达成默契以制止原子弹的生产。1939年夏季,海森堡访美,提到:“12个人或许仍可以达成一个相互协定以制止原子弹产生”。但遗憾的是,美、德之间已经相互不信任了。 “科学史”、“二战史”上,一直有一个“海森堡之谜”。战后,海森堡宣称自己是一位科学的英雄,凭借科学家的良知抵制并暗中挫败了希特勒研制核武器的企图。对于海森堡,一种意见认为海森堡并不想造原子弹;另一种意见认为,海森堡根本没有能力制造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劫难。战前,德国人就在秘密寻找更具威力的武器。1938年,德国著名科学家奥托汉姆和弗里茨斯特劳斯证实了铀裂变的现象,并掌握分裂原子核的基本方法,这就为制造威力惊人的原子弹提供了条件。此时,苏联、美国、日本纷纷展开原子弹的研究,疯狂的战争使疯狂的人们开始了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疯狂竞赛。由于盟军的强烈干扰和德国科学家内部的思想混乱和研究误差,德国未能制造出原子弹。德国研制原子弹的主要负责人海森堡事实已掌握原子弹制造的关键技术,却避开对原子弹的研究,集中力量研究反应堆和回旋器,显然有意拖延研制进程。1938年12月,费米等人经过原子分裂试验,证明链式反应的可能性。以费米、西德拉、泰勒为首的科学家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起草了一份研制原子弹的建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在建议上签了名。1939年10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研制原子弹的文件。第二年8月,一个权限极大、范围极广的原子弹研究机构成立,即众所周知的“曼哈顿工程”,由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负责。其间,奥本海默为美国最终成功地制造出原子弹做出了贡献。因此,人们称奥本海默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高多沙漠试验场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奥本海默望着原子弹爆炸这一壮观但很残酷的景象,心中忽然想起一首古印度圣诗中的诗句:“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使广岛遭到了毁灭性的轰炸,人员伤亡惨重。据美日资料,第一颗原子弹使广岛死亡71379人,受伤68023人,所有的工业机器都遭破坏。由于日本没有立即投降,8月9日,美军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并迫使日本投降。原子弹使长崎死亡35000人,受伤60000人,失踪5000人,68.3%的工厂被摧毁。而在德国战败后,被盟军俘获的著名物理学家冯魏茨泽克在听说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后,对其他人说:“我之所以没有制成,首先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真正想搞如果我们希望德国获胜,我们不会造不出来”。在原子弹发明后不久,爱因斯坦曾说过,“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外,一切都改变了”。1949年纽伦堡法典,强调人类被试的实验要遵循知情同意、有利、不伤害、公平、尊重等原则)以至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原则。这些规范保证了科学的自主发展和科学知识生产的正常运行。 另一个角度是从社会大系统来看,考虑科学家在社会中身份的多重性,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应该增加一条:有责任性,即有责任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由于科学发展使人拥有的力量越来越大,因此科学家对由这种力量导致的行为的后果的责任相应也增加了。如果人们把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归功于科学家的话,那么科学家对科学导致的其他消极后果是否应该负责?如果说很难要求科学家对应用前景尚不清楚而且不易预测的基本原理的发现的应用后果负责的话,那么对试图把科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业、军事或其它)的科学家(这是当代科学家中的大部分)来说,不管他们的主观动机意愿如何,都应该要求他们对其科学活动的后果作慎重的考虑。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在军事和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增加,科学技术的负面社会影响越来越明显。核战争、基因工程、与科技发展不无相关的生态危机等将对人类的生存起决定作用,科学家们对科学的社会后果再也不能漠不关心。 3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开创性研究,以贝尔纳、李约瑟、C. P. 斯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英国进步学者,提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他们认为科学家不应该躲在象牙塔中而应该为大众服务、为大众理解,科学与社会紧密相连,科学家有责任用科学为人类造福,以科学教育大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家们兴起反战和平运动,讨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以爱因斯坦、尼尔斯?波尔、西拉德、鲍林等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大力呼吁、积极活动为使科学研究的结果应用于和平目的,而不是用于战争。“致力于民

文档评论(0)

lunwen19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