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污水處理厂运营常见问题分析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常见问题分析
在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几乎每个国家都遭遇过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失衡这一失衡在国际上被称为增长的代价。有些国家较好地补偿了增长的代价,而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有些国家则被增长的代价所绊倒,而走向了衰落。
今天的中国也来到了这一历史性关口。近三十年来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给水环境造成了严重了污染,这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的未来将向何处去?答案只有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将高消耗型转为节约型,将高污染型转为清洁型,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节能减排在不同行业内的具体内涵有所不同。对于污水处理行业,节能是节电、节水(自来水),而减排是从减少污染物排放,即做到污水与污泥处理的完全达标。
污水处理工艺也各有利弊污水收集管网往往很难与污水处理厂同步建成,以及存在一定的偷排情况,使得设计的污水处理工艺很难适应进水水质这些都成为制约污水处理节约、高效、稳定达标的瓶颈在技术和管理上给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带来了很大挑战。
本文污水与污泥处理达标会遇到常见问题分析。(一)进水水量
收集管网建设滞后设计能力超前。许多地方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几年不能满负荷运行,有些污水厂甚至只能抽取厂区周边的河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工艺控制,(二)进水水质
由于收集管网,雨污合流制管网较普遍,管网管理不到位,致使进入污水处理厂的中雨水、河道水和工业废水的比例较大进水中BOD、COD含量比设计值低,而氮、磷等指标则等于或高于设计值,增加污水脱氮除磷的难度工业废水中的夹带油污或有毒物质对污水处理厂的生物系统造成巨大影响,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油污或有毒物质会使整个生物系统瘫痪,微生物菌种死亡,整个污水处理厂不得不重新培养活性污泥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在一些地区还有要求达到一级A标准。即使是原有已建项目,也在逐渐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污水减排效果。
根据标准要求,各污水处理厂采用适合于本地进水水质的工艺技术,加强管理。然而,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过程中,仍会遇到的。
()磷导致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主要有:
M为0.4~0.7kgBOD5/kgMLSS?d,SRT为3.5~7d。但是,SRT也不能太低,必须以保证BOD5的有效去除为前提。
(2)BOD5/TP
要保证除磷效果,应控制进入厌氧区的污水中BOD5/TP大于20。由于聚磷酸菌属不动菌属,其生理活动较弱,只能摄取有机物中极易分解的部分。因此,进水中应保证BOD5的含量,确保聚磷酸菌正常的生理代谢。但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存在碳源偏低,氮、磷等浓度较高等现象,导致BOD5/TP值无法满足生物除磷的需要,影响了生物除磷的效果。
(3)溶解氧
厌氧区应保持严格厌氧状态,即溶解氧低于0.2mg/L,此时聚磷菌才能进行磷的有效释放,以保证后续处理效果。而好氧区的溶解氧需保持在2.0mg/L以上,聚磷菌才能有效吸磷。因此,对于厌氧区和好氧区溶解氧的控制不当,将会极大影响生物除磷的效果。另外,有些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为河道水,污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若直接进入厌氧区,则不利于厌氧状态的控制,影响了聚磷菌放磷效果。
(4)回流比
厌氧-好氧除磷系统的的回流比不宜太低,应保持足够的回流比,尽快将二沉池内的污泥排出,防止聚磷菌在二沉池内遇到厌氧环境发生磷的释放。在保证快速排泥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回流比,以免缩短污泥在厌氧区的实际停留时间,影响磷的释放。
在厌氧-好氧除磷系统中,若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则回流比在50~70%范围内,即可保证快速排泥。
(5)水力停留时间
污水在厌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在1.5~2.0h的范围内。停留时间太短,一是不能保证磷的有效释放,二是污泥中的兼性酸化菌不能充分地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低级脂肪酸,以供聚磷菌摄取,从而也影响了磷的释放。
污水在好氧区的停留时间一般在4~6h,这样即可保证磷的充分吸收。
(6)pH
低pH有利于磷的释放,高pH有利于磷的吸收,而除磷效果是磷释放和吸收的综合。因此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宜将混合液的pH控制在6.5~8.0的范围内。
由于对出水总磷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除生物除磷外,化学除磷会投加化学药剂剩余污泥量大大增加化学药剂投加点确保出水磷含量稳定达标降低药耗。
()
污水中氨氮的去除主要是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基础上采用硝化工艺,即采用延时曝气,降低系统负荷。
导致出水超标的原因主要有:
(1)生物硝化属低负荷工艺,F/M一般在0.15kgBOD/kgMLVSS·d。负荷越低,硝化进行得越充分,NH3-N向NO3--N转化的效率就越高。与低负荷相对应,生物硝化系统的SRT一般较长,硝化细菌世代周期较长,若生物系统的污泥停留时间过短,即SRT过短,污泥浓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