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知识网络【课程导入】?秦朝灭亡后,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了强大的汉朝。你知道汉朝为什么分为西汉和东汉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西汉初年将相出行乘坐牛车而不坐马车?后来为什么又会出现了“文景之治”?你知道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吗?为什么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你知道董仲舒吗?为什么他的陵墓叫做“下马陵”?西汉时期的“太学”和我们今天的大学是一回事吗??什么是“光武中兴”?“强项令”是谁?外戚和宦官在东汉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东汉政权是怎样衰落的?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共同学习这一课,一起去寻找答案吧。【新课内容】1、文景之治?汉高祖与大臣谈战胜项羽的原因:《史记·高祖纪》:“(汉高祖五年五月)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傲慢,不敬)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把攻占降服的土地城池分封给统兵征战的大将),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军队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张良:张良(?-186),相传为城父(今河南郏县东)人。其祖与父相继任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曾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果。传说他逃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聚众归附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任韩司徒。后来项羽杀韩王成,又复归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建议刘邦不立六国之后,联结英布、澎越,重用韩信,并力主追击项羽,歼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留侯。萧何:萧何(?-前193),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任沛县令,秦末佐刘邦起义。刘邦攻入咸阳,他收取秦政府的图书律令,掌握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楚汉战争中,推荐韩信为大将,并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为前线输送兵员和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做出重大贡献。后封鄼侯,为汉朝制定律令制度,并助汉高祖消灭韩信等异姓诸侯王。韩信:韩信(?-前196),淮阳(今江苏清江西南)人。早年家贫,秦末参加反秦斗争,初属项羽,后归刘邦,经萧何推荐被任为大将。他力劝刘邦攻取关中。刘邦兵败彭城(今江苏徐州)后,又迅即派兵与刘邦残部会合荥阳,挡住项羽的攻势。楚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他奉命率部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占领黄河下游地区。后受封为齐王,率部与刘邦会合,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汉朝建立后,被解除兵权,改封楚王,再降为淮阴侯,最后为吕后所杀。汉文帝:汉文帝(前202-前157),即刘恒,汉高祖之子。前180-前157年在位。他大力恢复经济,重视农业生产,主张轻徭薄赋。文帝二年(前178)、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全免田租。他还将算缗(人头税)由每人每年交纳120钱减为40钱。徭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文帝还注意节俭。有一次,有人献给文帝一匹千里马,文帝说:皇帝出门前面有仪仗,后面有从车,一日走50里,我一个人乘千里马能跑到哪里去?他把马还给献马人,并发给路费,叫他回去,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文帝的励精图治和注重节俭,节省了财政开支,形成了廉政风气,减轻了人民负担。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汉景帝:汉景帝(前188-前141),即刘启,汉文帝长子。前156-前141年在位。他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就位当年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从此成为汉朝的定制。他重视农业生产,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汉书·景帝纪》)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当时诸侯王国势力膨胀,景帝还实行削藩,并平定吴王刘濞发动的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集权。史家把他和文帝统治时期并举,称为“文景之治”。动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