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子形象
????
花了大功夫把《四世同堂》看完,祁瑞宣的形象在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在国难家难的重压之下没有被压垮脊梁,还顽强的活了下来。老舍想表达出的中国人压不垮的“铜豌豆”精神似乎全都融合在了瑞宣的身上。
读的时候就联想到了另一位大家的名著,巴金《家》中的高觉新这个人物形象。觉得瑞宣和觉新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都是一个大家庭的顶梁柱,外有工作,内有妻儿老小。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无论从作者的写作语调还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瑞宣显然比觉新的生命力要强的多。
瑞宣所居住的小羊圈胡同的居民的组成几乎就是老北京城的缩影。最底层的剃头挑子孙七、收破烂的小贩长顺,舞狮子的手艺人刘七爷,级别稍高一点的京戏票友小文夫妇、靠剥削为生的冠家,文化层次高出好几个头的钱诗人一家,以及祁家这样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卢沟桥事变改变了小羊圈胡同的居民的生活,瑞宣随着冠氏夫妇的叛变以及钱诗人的爱国劝导,在惶惑与不安之后很快找到了自己该走的路。上有老下有小,瑞宣自己拖不开身,便鼓动老三瑞全逃走去参加抗日,宁愿自己背负着祁老人的不满。饥荒至极时,瑞宣宁愿挨饿也不愿为日本人做事,与投靠了日本人的老二瑞丰决裂。与此同时,瑞宣还努力的和妻子韵梅去极力帮着祁老太爷坚守着他脑中“四世同堂”的旧式圆满家庭,享受别人所羡慕的天伦之乐。
祁家虽然名义上的家长是祁老太爷,但瑞宣在实际上已经挑起了家族文化的大梁。虽然在瑞宣的身上依然可以看到社会心态的劣根性的存在,但无疑瑞宣的思想对于抗战时期的中国人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进步。老舍对于瑞宣的周围生活的描写及尽眷恋之态,带有儿化音的语调进行写作,读起来十分的舒服。
相比之下,觉新在《家》中活的就累的多。高家已经不止“四世同堂”的家庭了,身为长房的觉新的精力似乎充当了“救火队长”的角色,哪一方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起了纠葛,差不多都是由觉新来“扑火”。长期的“息事宁人”的思想断送了自己的妻子瑞珏和儿子海臣的性命,觉新却仍然不识时务的在旧式大家庭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觉民与琴在高家的存在给这个陈腐极深的顽固家庭带来了稍微的一抹亮色,而觉慧在外时不时寄回来的家书就像小凿子一样一点一点敲打着觉新那千疮百孔的心灵。
说觉新活着太累的原因还在于,他一边叩问着自己“为什么”的同时一边向旧势力委屈求着全。亲手把自己爱慕的蕙表妹送上了不归路的时候还在劝阻着觉民“你就像你四爸道个歉”。换句话说,是觉新自觉的趟进了高家迂腐的泥潭。不喜欢巴金写《家》时的笔调,本来就是相当沉重的去看着这个故事,而巴金的像写正剧一样的语句等于在读者已经很沉重的心里由撒上了一把盐。
同样是对家族伦理的批判。老舍和巴金站在不同的审美角度上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两种作品。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而包含着宗教、伦理、民俗等方面的家和那些屹立在“家”中岿然不动的形象会永远存在于我们读者心中。
有人说,读者的思想是永远跟不上作家的笔的,或许在浅略的比较完了这两本名著中的主人公之后,我不得不承认了这一点。
摘要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塑造了一个与《家》中觉新不同的长子瑞宣。在非凡的国难家仇的情况下,瑞宣没有逃脱受难的命运。但瑞宣的受难与觉新有了新的质的不同,瑞宣更是通过主动的受难来确证自我的存在,来思考自我和家族及国家的命运。
《四世同堂》中一个主要的叙事线索和潜在的叙事者和內隐的观察者,瑞宣是贯穿这部百万字巨著的主要人物。对于瑞宣这个人物,老舍笔下初看上去是不带有任何感情的中性评价和塑造,但是笔者认真通读后发现老舍在瑞宣身上寄予了很大的感情期待,在瑞宣的受难历程中寄托了自己对待家族和国家的思考,在瑞宣逐步摆脱受难现状的努力中对传统文化再思考。《四世同堂》百万字的小说塑造了几十个有名有姓的经典人物,但笔者统计后发现老舍对瑞宣的心理描写为最多,通过瑞宣之口对时事做的评价最多,描写瑞宣的活动行为的文字最多。四世同堂中直接叙述与瑞宣有关的文字就有四五万字之多。老舍对大赤包他们这一群民族文化败类描写时的感情态度是讽刺的厌恶的。而对瑞宣的受难现象的叙述则包孕了巨大的情感能量。
《四世同堂》是一部结构紧凑、文字简洁的作品。它审阅了全民抗日的全过程——从瑞宣协助三弟瑞全离家出走到与钱老先生和瑞全秘密的战斗直到抗日胜利结束,历时性的刻画了瑞宣在国难家仇的大背景下个体在历经苦难的追求真实的自我存在以及个体在受难中面对所产生的积极思考。小说中通过塑造瑞宣企图来抓住机会拯救自己和家人,但在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瑞宣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只得留在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古城不断的接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受难。本文主要通过对瑞宣在家庭模式下的受难现象进行分析,对瑞宣之所成为瑞宣之所受难的原因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解读。
一、解读个体受难现象
在以往的论述与分析中,长子们大都被看做是零余者更多从性格决定命运角度开展问题分析。但很轻易忽略一个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