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与转换技术》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doc

《检测与转换技术》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检测与转换技术》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检测与转换技术》课后部分习题 参考答案 2.4 解: 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拟合直线方程为y=7.984x+0.548 可得下表:(数据保留小数点后3位) 序号 输入量/N 输出量/uε 估计值/uε 绝对误差/uε 1 0 0 0.548 -0.548 2 10 76 80.387 -4.387 3 20 152 160.226 -8.226 4 30 228 240.065 -12.065 5 40 310 319.903 -9.903 6 50 400 399.742 0.258 7 40 330 319.903 10.097 8 30 252 240.065 11.935 9 20 168 160.226 7.774 10 10 84 80.387 3.613 11 0 2 0.548 1.452 灵敏度S=7.984 uε/N 线性度γL=(12.065/400)×100%=3.02% 滞后量γH=[(252-228)/400]×100%=6% 附:参考程序(采用Labview 8.6编程) 1、前面板图 2、程序框图 3.10 解: 1)单臂 Uo=U/4*S*ε=2mV Su= U/4=1V 2)差动半桥 Uo=U/2*S*ε=4mV Su= U/2=2V 3)差动全桥 Uo=U*S*ε=8mV Su= U=4V 3.11 解:γ=( S*ε/2)×100%=1% ∴S=20 3.12 解:ε=F/AE=10-3 ΔR=S*ε*R=2×120×10-3Ω=0.24Ω 3.13 解: ΔR1=ΔR4=S*ε1*R=2×120×1/105Ω=2.29Ω ΔR2=ΔR3=-2.29Ω Uo=USε=76mV 3.14 (1)差动全桥如图: (2) =1.3mV 3.15 解: 贴片图和接桥电路如下 (2) ε1=ε3=uF/AE=4.77×10-5 ε2=ε4=-F/AE=-1.59×10-4 ΔR1/ R1=ΔR3/ R3= S*ε1=9.54×10-5 Ω ΔR2/ R2=ΔR4/ R4= S*ε2=-3.18×10- 4 Ω (3) =1.24mV (4)可以补偿温度的影响,具体原因见书上48页电桥补偿法,在此不再赘述。 4.9 解:S=C0/δ0=εA/(δ0)2=(8.85*10-12*8*10-4)/(10-3)2 F/m=7.08nF/m 4.10 解: 差动:S=2C0/δ0=40pF/mm γ=(Δδ/δ0)2×100%=4% 单板:S=C0/δ0=20pF/mm γ=(Δδ/δ0)×100%=20% 4.11 解:∵γ=(Δδ/δ0)×100%=0.1% ∴Δδ=0.001δ0=1um 4.12 解:C0=εA0/δ0=50×0.03×0.02/0.01 uF=3uF C1=εA1/δ0=50×0.03×(0.02-0.01)/0.01 uF=1.5uF ∴ΔC = C0-C1=1.5uF 4.13 解: 无云母时, 初始电容C0=86.8 pF 极板间距减小Δδ时,C1=99.2 pF,ΔC1/ C0=14.29% 极板间距增大Δδ时,C2=77.2 pF,ΔC2/ C0=11.06% 有云母时, 初始电容C0=151 pF 极板间距减小Δδ时,C1=195 pF,ΔC1/ C0=29.14% 极板间距增大Δδ时,C2=125 pF,ΔC2/ C0=17.22% 5.11 解:定义电压方向上正下负,电流方向自上而下为正。 1)工作原理用表格说明 铁芯位置 电源极性 导通的 二极管 电路组成 R1电压 方向、大小 R2电压 方向、大小 Uo方向 中间 (L1=L2) 上正下负 VD2、VD4 L1、R1组成一路;L2、R2组成一路; 方向为正, 大小不变 方向为负, 大小不变 0 上负下正 VD1、VD3 L2、R1组成一路;L1、R2组成一路; 方向为负, 大小不变 方向为正, 大小不变 0 上移 (L1L2) 上正下负 VD2、VD4 L1、R1组成一路;L2、R2组成一路; 方向为正, 大小减小 方向为负, 大小增大 负 上负下正 VD1、VD3 L2、R1组成一路;L1、R2组成一路; 方向为负, 大小增大 方向为正, 大小减小 负 下移 (L1L2) 上正下负 VD2、VD4 L1、R1组成一路;L2、R2组成一路; 方向为正, 大小增大 方向为负, 大小减小 正 上负下正 VD1、VD3 L2、R1组成一路;L1、R2组成一路; 方向为负, 大小减小 方向为正, 大小增大 正

文档评论(0)

fv45ffsj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