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忍冬藤菇的成份测定与药理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忍冬藤菇的成份测定与药理研究

忍冬藤菇的成份测定与药理研究 张 谦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临沂 276012) 摘要 目的:主要研究忍冬藤菇的有效成份和药理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鉴定、药理成份分析、药理和毒理实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从该菌中测得微量元素23种,氨基酸16种和大量多糖,硅元素含童丰富。实验证实本菌有抗病毒、抗炎作用,对Hela细胞有毒性,对S180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毒性低,LD50200g/kg,未发现副作用。结论:忍冬藤菇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 忍冬藤菇;化学成份;药理学 忍冬藤菇是生长在忍冬根部的一种子实体,属环棱褐孔菌,当地俗称“银花蛾子”。民间常作验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迄今未见对该菌进行有效成份和药理的研究。我们自1994年1月-1996年6月对忍冬藤菇的一般性状、药理成份及作用机制、毒理试验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现将有关研究报告如下。 1 一般性状研究 1.1 命名 该菌经鉴定,属多孔菌科,定名为环棱褐孔菌xanthochrous nilgheriensis(Mont)Teng,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褐孔菌属。 1.2 形态 菌体外观呈半圆形,菌盖硬而韧,赤酱色或浅栗色,有同心环状棱纹及微细绒毛,大小约1.5-4×3-4×3-7cm。边缘薄,稍钝,深肉桂色。菌肉深咖啡色,厚2-2.5mm。菌管与菌肉同色,菌管长l-2mm,管口浅肝褐色,圆形,每毫米7-8个。孢子呈广椭圆形,近球形,浅棕褐色,直径近3μm。 1.3 生态习性及分布 该菌主要寄生于忍冬根茎部和雪柳及阔叶树的腐木上,复瓦状叠生,国内主要分布于山东省沂蒙山区、辽宁省、广东省、海南省等地。 2 有效成份分析 2.1 材料来源 检测所用环棱褐孔菌系当地忍冬根部采集的优质真菌子实体。 2.2 检测方法 2.2.1 徽量元素检测方法 微量元素检测采用美国PEZ-500型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AA-610,AA-640型原子分光光度计、北京产XDY-l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日本理光3080E型X荧光光谱仪和微型核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仪。以X荧光与中子活化采用固体样品直接分析和原子吸收分析样品处理,并利用干法和湿法两种方法检测。(1)干法:首先取样品置于盐酸处理过的铂坩锅中,放入马福炉内,缓慢升温,在有充分氧气的情况下至550℃,保温两小时,取出冷却后加入10ml HF,lml HNO3,加热蒸至白烟冒尽,补加lml HNO3,加热水溶可溶性盐类,定量50ml待测。 分别采用火焰法、石墨炉法、冷原子法、氢化物法测定各元素。 2.2.2 氨基酸测定方法 氨基酸测试应用日本产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取样品后以常规国标G-T/4965-94食物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测定。 2.2.3 多糖和其它物质的测定方法 多糖分析采用PE-7800红外光谱仪测定,分别测定药材的乙醚提取物、丁酮提取物、水提取物等。 多糖提取采用Sevage法(见附图)。 2.3 测定结果 2.3.1 微量元素测定结果 见表1。 表1 微量元素测定结果μg/g 元素 含量 元素 含量 元素 含量 Si 18000 Zn 74 Pb 12.82 Ca 3800 Mn 173 Sn 1 Fe 7900 Li 4.55 As 1.0 Mg 5700 Sr 98 Se 0.13 K 6800 Co 1.45 Hg 0.15 Na 4400 Ni 3.71 I 1.79 P 1900 Cd 0.27 Br 0.87 Cu 34 Cr 7.75 2.3.2 氨基酸含量 见表2。 表2 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g/kg) 氨基酸 含量 氨基酸 含量 门冬氨酸 9.74 蛋氨酸 23.92 苏氨酸 5.73 异亮氨酸 9.23 丝氨酸 5.55 亮氨酸 6.23 谷氨酸 9.99 酪氨酸 3.93 脯氨酸 4.48 苯丙氨酸 4.19 甘氨酸 4.72 赖氨酸 4.44 丙氨酸 5.95 组氨酸 2.11 缬氨酸 4.65 精氨酸 3.76 2.3.3 预测红外光谱结果解析显示 水提取物主要含有多糖、糖蛋白、氨基酸等,多糖得率1.13%;乙醚提取物主要含有萜类化合物(Liebermannburehard反应阳性)、生物碱(Dragendorff试剂反应阳性);丁酮提取物主要含有甙类、多糖。 3 药理研究与毒性试验 3.1 抑制病毒试验 3.1.1 实验用病毒株 流感病毒(国家代表株)A3/京防/32/92;B/沪防/3/91;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标准株。 3.1.2 实验方法 采用固定药液稀释病毒法。 抑制流感病毒:采用鸡胚囊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