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式引流联合碘伏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docVIP

负压封闭式引流联合碘伏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负压封闭式引流联合碘伏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

负压封闭式引流联合碘伏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 张阳春1,2,肖建红3,张紫机4,杨 兴1,余世明1,盛璞义1,2,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1下肢骨科,3普内科,广东省广州市 51070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骨科研究所,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4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部)关节外科,广东省广州市 510080) 引用本文:张阳春,肖建红,张紫机,杨兴,余世明,盛璞义. 负压封闭式引流联合碘伏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4):6549-655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4.002 ORCID: 0000-0002-5898-2161(盛璞义)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灾难性的并发症,治疗是其难点,二期翻修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住院期长,花费巨大,且仍有部分患者再发感染。对此作者在清创后尝试通过负压式封闭引流联合碘伏灌洗治疗,此方法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 负压式封闭引流技术:最早是德国的Wim Fleischmann博士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并开始应用于开放性创面引流,作为一种临时的皮肤替代物,具备较好的吸附伤口渗出物的优点。该物质耐腐蚀,无免疫活性,且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及吸附性,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为创面的早期愈合和植皮提供了极好的局部环境。 摘要 背景:假体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后的灾难性并发症,目前多数认为二期翻修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住院期长,花费巨大,且疗效不是十分确切,有的需多次手术,个别病例甚至需要截肢。 目的:探讨负压式封闭引流联合碘伏灌洗对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纳入9例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患者,6膝,3髋,平均年龄63.4岁;置换后7 d-14个月发生感染,中位时间1个月;均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2例形成窦道,1例切口、引流口未愈合,结合细菌培养结果符合临床假体感染诊断。均保留假体进行清创,清创后负压式封闭引流,每天行碘伏灌洗,30-50 mL不等,夹闭近端引流管30 min后重新开始持续负压式引流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评估负压式封闭引流联合碘伏灌洗对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①除1例未愈,1例死亡,1例肿瘤型假体失败最后截肢外,其余6例均治愈;②6例患者负压式封闭引流联合碘伏灌洗时间为10-84 d,中位时间57 d,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治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无复发病例;③结果说明,负压式封闭引流术联合碘伏灌洗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假体,简单、安全、费用低,治疗假体感染效果显著,是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可选择的一种疗法。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人工假体;负压式封闭引流;碘伏;人工关节置换;假体感染 主题词: 负压伤口疗法;引流术;消毒;关节成形术,置换;假体植入;组织工程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combined with iodophor douche for the prosthesis infection after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Zhang Yang-chun1, 2, Xiao Jian-hong3, Zhang Zi-ji4, Yang Xing1, Yu Shi-ming1, Sheng Pu-yi1, 2, 4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n the Lower Limb, East Branch,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7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2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East Branch,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3Department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East Branch,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7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4Department of Joint Surger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Headquart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