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6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五节 南宋后期文学(二) 南宋灭亡前后,民族矛盾尖锐。南宋的一批知识分子抵制和反抗元朝统治,用诗歌如实记录了这段民族斗争的历史,抒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他们的民族气节,写出了激动人心的诗歌,爱国主义诗歌再度繁荣。 一、文天祥和其他爱国诗人 1、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宋理宗宝祐三年,考中状元。历任秘书省正字、礼部郎官、秘书监、知端州等,因与贾似道等奸臣斗争,受排挤打击,几经浮沉,罢官家居。 恭帝德祐元年,文天祥起兵勤王。次年,临危受命,出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并入元营谈判,被元军扣留,强行押往燕京。至镇江逃脱。浮海南下,至福州拜见端宗,仍任原职,并都督诸路军马,转战于江西等地。 祥兴元年文天祥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妄图让文天祥招降宋军统帅张世杰,他向其出示《过零丁洋》一诗。不久,文天祥被押送元大都,此后三年多,他多次坚拒敌人的诱降,终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诗、词、文均有较高造诣,其起兵勤王后所写爱国诗尤为突出。他的爱国诗主要收录在《指南录》和《指南后录》中,“指南”取其《扬子江》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之意。 两部诗集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参加抗元救国斗争的艰难历程和饱受劫难而誓死为国的英勇气概、民族气节。揭露蒙古贵族和元军的凶狠残暴、谴责南宋主降君臣的昏聩无耻、歌颂忠臣义士们不屈的爱国精神,是其爱国诗的基调和主旋律。如其名作《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这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首联讲述自己的身世;颔联写国难当头和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的胸怀;颈联以沉痛的心情写自己的抗敌斗争遭遇失败;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精神。 在被元军押往燕京途中,他写下了《白沟河》、《怀孔明》、《刘琨》、《祖逖》、《颜杲卿》、《许远》等诗,歌颂历代忠肝义胆的杰出人物。他自己也从历代英烈身上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他被囚大都时所写《正气歌》更是其爱国诗篇的代表作。 《正气歌》 此诗将道德与民族精神有机结合,全面深刻地表现了他的忠义情怀和英雄气概,气势磅礴,风格雄豪悲壮,是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歌,也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文天祥早期受江西诗派影响,后期则自觉地学习杜甫,赞扬杜诗的“诗史”精神,而他自己的诗作也不愧为南宋末年的“诗史”性作品。 2、汪元量 汪元量(1241—?),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以琴艺供奉朝廷,故前期作品多写宫廷生活,风格典丽。宋亡后被押至大都,又辗转至元上都和西北一带,后以黄冠道人身份南归,漫游南方各地,后期作品多写亡国之痛,民族之耻,有《水云集》和《湖山类稿》。 汪元量后期诗作如《醉歌》,记述临安将陷落时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无限亡国之痛;再如《越州歌》等都如实记录了上自朝廷,下至民间一幕幕饱含羞辱和血泪的场景,被誉为“宋亡之诗史”(李珏《湖山类稿跋》)。 3、林景熙 林景熙(1241—1310),字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人。中进士后曾任泉州教官,宋亡不仕,从事教学和著述,有《霁山集》。 林景熙后期诗多感伤时事、怀念故国。或感情慷慨激昂,如《读文山集》;或感情沉郁凄凉,如《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 4、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思赵”之意;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表示以“南”为“所”。元军南侵时,献御敌之策,未被采纳。宋亡,客居苏州,寄食报国寺。有《郑所南先生文集》。 郑思肖的诗往往无所顾忌,直明心迹,如《寒菊》表达自己的民族感情和忠于南宋的坚贞气节。明末发现的他的《心史》是记录宋末亡国的诗文集,言词激烈,自称“非诗歌无以雪其愤,所以皆厄挫悲恋之辞”。 谢枋得、谢翱、刘辰翁等也都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二、严羽及其《沧浪诗话》 1、生平 严羽,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他主要生活在宋理宗时期,一生不仕,长期隐居。但他关心国事,爱国思想时有流露,对朝政弊端也颇有不满,如其《北伐行》、《四方行》、《有感六首》等。其诗集名为《沧浪先生吟卷》。诗集后附《沧浪诗话》,集中体现其诗歌理论。 2、诗话 诗话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最早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其内容大体有记事、考试和文学批评等方面。早期多记事,以资闲谈,后学术性、批评性逐渐增强,产生了理论色彩浓厚、诗学观点鲜明的诗话,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最著名的一部。 3、《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大部分,系统地反映了严羽的诗学思想和诗歌批评观点。 严羽的诗论主要是对江西诗派而发的,《诗辨》是全书立论的总纲,对宋代影响最大的苏轼、黄庭坚的诗风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对宋诗发展进行总结性的批判回顾。 严羽对什么是真正的诗歌作了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