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讲解口才知识读本(12万字)..doc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游讲解口才知识读本(12万字).

导游知识读本(12万字) /study/index.asp# 此书已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 历史知识 2 清代的科举制度 2 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建立 2 二、清代的学校 3 三、清代科举考试的程序 5 四、清代科举制度的废除 10 五、清代科举制度的得失 11 宗教文化 12 佛教寺院天王殿 12 一、汉地佛教寺院天王殿的布局 12 二、佛教的宇宙模式和世界观 12 三、天王殿的主尊 14 四、四大天王四大天王的名称和职责 16 五、韦驮天 18 七、藏传佛教寺院的四大天王造像 19 民族民俗 20 中国的传统节日 20 一、春节 20 二、元宵节 22 三、青龙节农 23 四、清明节 24 五、端午节 25 六、乞巧节 25 七、中秋节 26 八、重阳节 27 九、祭灶节 28 十、除夕 28 建筑园林 30 江南园林 30 综述 30 城市山林———自然篇 31 诗情画意———意境篇 32 清雅风范———风格篇 36 可居可游———功能篇 38 文物鉴赏 39 漫步中国玉文化 39 一、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开步———引子 39 二、有一个庄严的传说———“玉德”之说 41 三、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礼玉园地 42 四、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金缕玉衣的故事 44 五、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中国玉源 46 六、远古的呼唤———从新石器时代的玉谈起 47 七、一首永恒的赞歌———玉颂 53 文学艺术 55 名景名联赏析 55 一、自然景观 55 二、人文景观 61 风物特产 71 千古茶话 71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茶叶 71 二、中国名茶趣话 76 三、中国茶———风行世界的保健饮料 79 四、结语 82 历史知识 清代的科举制度                            魏光奇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曾实行一千三百余年,至清代而臻于完备。今天,全国各地仍保存有许多与清代科举制度有关的文物建筑,如北京的国子监及树立其中的清代进士题名碑,曾作为殿试场所的故宫太和殿和保和殿,散见于各地的举人、进士匾额、牌坊及学宫遗址,以及历史档案中保存的各种考试试卷、考试规则等等。所有这些,均构成了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物建筑,如今已经成为静态的历史化石,为了将它们还原为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场面和过程,以飨导游和游人,我们就必须对清代科举制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建立    清代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所谓科举,也就是“分科举士”。    在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吏成为一种有章可循的定制是在汉代。西汉初年,大官僚的子弟和拥有十万资产的富人 商人除外)可以到京师作皇帝的侍从,进而补授其他官职。由于这种制度难以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所以后来实行自下而上的推选制度,即察举制。其办法是由各郡国及公卿向中央举荐有学问、有道德、有才华的各种人才,具体科目包括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由中央任命“贤有识鉴”的官员,兼任各郡的“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各地士人,评列为九等,作为朝廷除授官职的依据。由于各地的中正均为士族官僚贵族的成员,所以他们在评定士人品级时一般只重视出身门第而不重视才学,结果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阻塞了普通士人入仕的渠道,也不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人才。    作为选官制度,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都是建立在官员对于士人的主观性考察基础上的,必然缺乏公正。到了隋唐,一种凭借客观性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取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就是科举制。隋朝建立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在地方设立州、县学,其生徒可以“升进于朝”,参加秀才、明经科目的考试,由此而取得官职。各州也可以保荐文章华美的士人,参加考试。隋炀帝统治时期,又创立了进士一科,以考试诗赋为主,科举制度至此确立。    唐朝建立后,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唐代科举有两种:每年举行的称常举,由皇帝临时决定举行的称制举。科举考试分科进行,其中常举考试分为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一史、三史等科目,分别考试文章、诗赋、儒家经典、律法、书法、算学、历史等内容。在以上各科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重要,而进士科又较明经科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唐代重要的官员大多出身于进士,考上进士者被视为“登龙门”。常举考试由吏部主持进行(唐玄宗时改为由礼部主持),参考的士人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子监(国学)和地方州、县学的生徒;二是所谓乡贡,即在家自学有成的士人。后者须自己向州县申请荐举,经考试及格后由州县贡到中央参加考试。制举科目有文辞清丽科、博学通艺科、武足安边科、军谋越众科等百数十种,平常人和官吏都可以参考。考中以后,原来是官吏的立即升迁,原来不是官吏的,也立即给以官职。     宋代和元代继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