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护理..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护理.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护理 熟悉小儿造血与血象特点 掌握小儿贫血的标准、分类、分度 掌握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贫血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不同的护理措施 了解其他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 小儿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胚胎期造血;生后造血 胚胎期造血 中胚叶造血期 第3周开始出现卵黄囊造血,6周减退,主要是原始红细胞 肝脾造血期 肝6-8周始4-5月达高峰6月减退,有核红细胞及少量粒细胞及巨核细胞 脾8周红系、粒系、淋巴单核,5月红、粒系减退,仅保留造淋巴细胞功能 胸腺6-8周出现,终生维持,淋巴细胞 淋巴结4个月开始维持终生,淋巴细胞 骨髓造血期 造血功能在24周后渐趋稳定,成为胎儿后期主要的造血器官 生后造血---骨髓造血 髓外造血 当小儿发生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功能,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幼稚红细胞或(和)幼稚粒细胞称为“髓外造血”。感染及贫血纠正时即恢复正常。 血液特点 出生时RBC数和Hb含量较高:分别为 5-7×1012/L和150-220g/L 出生后逐渐下降,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 3个月后由于RBC生成素的生成增加而逐渐上升 约12岁达成人水平 生理性贫血 是由于出生后自主呼吸建立,血氧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胎儿红细胞寿命短且破坏较多;婴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等因素致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迅速降低,至2-3个月时RBC降至3.0×1012/L,Hb降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呈自限性经过 早产儿发生更早,程度更重 白细胞、血小板 白细胞--出生时: 15-20×109 /L 生后6-12h: 21-28×109 /L 1周时平均: 12×109 /L 婴儿期维持:10×109 /L左右 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 WBC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 血容量 年龄越小,血容量占体重比例越大 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 儿童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10% 成人约占体重的6-8% 小儿贫血概述 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Age Hb Concentration (g/L) 28 d 145 1~4 m 90 4~6 m 100 6 m~6 y 110 6~14 y 120 ★海拔每升高100m,Hb上升4% 贫血分度 ?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Hb (g/L) 120-90 90-60 60-30 <30 RBC ×1012/L 4-3 3-2 2-1 <1 贫血形态学分类 Types MCV(fl)红细胞容积 MCH (pg) 平均血红蛋白 MCHC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Normal 80~94 28~32 32~38 macrocytic (大细胞性) 94 32 32~38 normocytic (正细胞性) 80~94 28~32 32~38 microcytic (单纯小细胞性) 80 28 32~38 hypochromic microcytic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8 32 病例讨论 患儿,女,1岁,母乳喂养,未加辅食。近2个月以来,面色逐渐苍白,精神食欲差,不爱活动。体检:营养中等,皮肤、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肝肋下3cm,脾肋下1cm,质软。血象检查: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8.0×109/L。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小者为多,中央淡染。 1、根据此临床资料,首选考虑什么诊断? 2、作为护士您是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评估的?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者 6m-2y多发,四病之一 病 因 铁的摄入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偏食 铁的储存不足:如早产、双胎、孕母缺铁 生长发育快 铁吸收和利用障碍:饮食搭配不合理; 消化道畸形、慢性腹泻 铁的丢失增加: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常见 原因 发病机制 对造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