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选].ppt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选]

主题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及原因? 材料一 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 ——李天纲著《大清帝国城市印象》 材料二 1906年广州出版的《赏奇画报》……其征订广告,就是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手拿着“赏奇画报出世”的旗子作宣传。 ——蒋建国著《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 探究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1)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2)出现了西式和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 (3)生活受到外来宗教传播的影响。 (4)大量使用和仿制西方日常生活用品。 (5)店铺林立,商业繁荣;重视广告宣传;出现了报刊、杂志。 (6)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产生了重要影响。 探究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往往发端于通商口岸。 提示:(1)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 (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荣,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小。 (3)这些地方成为人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的地区。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   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1.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例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的交流。   2.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例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社会政治变革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3.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   4.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新中国初期的意识形态的制约、新时期以来政府倡导文明之风等。   二、归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旧俗的消除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三、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四次大的变化   1.鸦片战争以后,“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但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4.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宽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 高频点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12·江苏单科·T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选D。“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表明C有误。A、B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反映了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故选D。 2.(2012·浙江文综·T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 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 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选C。A中要注意对“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历史概念的正确理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是指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无此信息,A不可选。题干中只提及一份报纸,未涉及报刊业“发展”的问题,而且未提及其所属究竟是国人还是外国人,因此B不可选;题干材料涉及的都是生活中用到的小物件,这属于生活时尚范畴,而且结合时间1862年,可知当时国门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