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拟行路难》学案[精选]
《拟行路难》学案
主备:吴春秋 审核: 高二语文组
预习目标:1、熟悉作者,知人论世。
2、从字词句式入手,准确解释诗句内容。
自主预习 不看不讲
【熟悉作者,知人论世】
1.鲍照(约415~470),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山东东海(治所在今郯城);一说山西上党(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
2.在中国历史上,南朝是一个门阀制度最盛行的时代。鲍照生活在这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黑暗社会,虽然胸怀大志,但却终因“身地孤贱”,一生沉郁下僚,报国无门,受尽了歧视和打击。世道的不平,使得他对当时的腐朽制度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在这首《拟行路难》中,诗人非常激愤地倾吐了自己的不平之气和抑郁情怀。
【自主梳理】
1.文学常识填空
鲍照(415-470),字____________。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贫寒,虽才华出众,
却一不得意。诗文俱佳,_____________尤受后世推重。有____________十卷传世。
2.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泻水( ) 酌酒( ) 踯躅( )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自”相同,“安”和“岂”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安”和“岂”不同
C.两个“自”不同,“安”和“岂”相同
D.两个“自”不同,“安”和“岂”也不同
4.下列诗句朗读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各自 / 东西 / 南北流。 B.安能 / 行叹 / 复坐愁?
C.举杯 / 断绝 / 歌路难。 D.吞声 / 踯躅 / 不敢言。
5.解释下列诗句
(1)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新知学习 不议不讲
重难点探究:
1.诗歌开头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2.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3.全诗是紧扣住哪个字来写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课堂练习
1.对最后两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面六句五、七言相间,最后两句连用七言,是感情表达的需要,如滔滔洪水,奔涌而出。
B.用“吞声”“踯躅”来描摹情态、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内心痛苦不堪的诗人形象,读之如在眼前。
C.先用问句的形式,后用“不敢言”三字,都是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前面的“安能”自勉,“酌酒”自宽,放歌自解,是充分的铺垫酝酿,至最后两句写自己终没能平静解脱,反而因前面的铺垫而愈见出沉痛、抑郁。
2、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文后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中用一个极普通的词写出了敬亭山的精神风骨,将敬亭山人格化了,写出这个词,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