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体外充电技术的开发应用及意义..doc

心脏起搏器体外充电技术的开发应用及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脏起搏器体外充电技术的开发应用及意义.

心脏起搏器体外充电技术的开发应用及意义 院 系: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二〇一 年 月 日 摘 要 人工心脏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型心率失常,需要长期植入人体,因此,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开发“利用某种无创、无害的介质,将体外的能量隔离传输给植入体内的起搏系统进行能量补充”的技术,可解决其使用寿命问题,并减少因电池耗竭而进行的起搏系统更换和二次手术。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电池;体外充电技术 目录 引言 1 1 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现状 1 1.1 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简介 1 1.2 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存在的问题 2 2 心脏起搏器体外充电技术的设计与前景 2 2.1 心脏起搏器体外充电技术的设计研究 2 2.2 心脏起搏器体外充电技术的前景展望 3 结语 3 参考文献 4 引言 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简称心脏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型心率失常,需要长期植入人体;目前,在世界上至少有500万人依靠心脏起搏器来维持生命,而且在国内心脏起搏器的实际植入量也有1.2~2万,并且这个数据每年都在以约15%的速度递增;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心脏起搏器能源为一次性的锂-碘电池(无充电功能),预期寿命为5~10年,当其能量消耗到85%时,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此外,研究表明心脏起搏器系统更换的原因有电池提前耗竭、起搏器系统感染、召回及提前升级等,但其主要原因是电池耗竭及质保到期;因此,心脏起搏器的使用寿命可谓是生死攸关,而开发一种安全无损、可持续的起搏器能源补充技术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目前,已有利用某种无创、无害的介质(主要是射频电磁波、无线电以及超声波),将体外的能量隔离传输给植入体内的起搏系统进行能量补充的实验研究,并且该研究进展顺利、前景乐观,可望通过该技术方法来解决心脏起搏器的使用寿命问题,减少因电池耗竭而进行的起搏器系统更换和二次手术伤害。 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现状 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简介 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简称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为的“心脏司令部”;它能够替代心脏的起搏点,并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定时地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型心率失常。正常的心脏节律是维持人体功能活动的最基本因素,如果心率过缓,将会导致以大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各主要脏器供血不足的临床综合征,如,出现疲乏、体力活动耐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心脏起搏器通过不同的起搏方式纠正心率和心律的异常,以及左右心室的协调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缓慢型心率失常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患病死亡率。 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存在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心脏起搏器能源为一次性锂-碘电池(没有无创伤充电循环再利用的功能途径),其预期寿命只有5~10年,另外,具有某些附加功能的心脏起搏器,在启动相应功能后电池能量将急剧下降,导致其使用寿命进一步缩短;此外,当其电池消耗到85%时,供电电压将会下降,而输出脉冲电流的幅值也会随之下降,进而影响到其正常的工作;此时,就必须通过二次手术的途径来更换原植入的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体外充电技术的设计与前景 为了克服电池能量对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的限制,并更好地满足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起搏器的需要,使心脏起搏器真正地实现“一次植入,终身受用”,相关人员进行了心脏起搏器体外无创充电技术的研究和设计。 心脏起搏器体外充电技术的设计研究 在物理学层面上,实现无线充电主要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电磁感应、无线电波以及共振作用。此三种方式均能在保证其无线充电过程对人体安全无损的大前提,故此三种方式均被相关的专家学者作为心脏起搏器体外无损充电技术研究设计的原理基础。 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原理简单可靠,即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感应产生电流,从而将能量从输入端传输到接收端;此外,采用电磁感应方式作为技术的核心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安全无损等优点。基于以上各点,郑晓晨,汪木兰采取了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作为无线电力传输方法为心脏起搏器供电,设计了无线发射端为振荡电路、放大电路和主线圈,接收端为充电电路、整流电路和副线圈的,可自行操作的充电装置[1]。 K. Murakawa等提出了一种通过无线电的供电技术,并且成功地通过小鼠皮肤将近红外线传送至硒电池使心脏起搏器正常工作;K. Goto等认为通过近红外给起搏器供能较射频电磁波供能安全,因为它不会影响那些受磁电感应干扰的医疗仪器的工作。 谢育梅、曾

文档评论(0)

s4as2gs2c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