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 民俗PPT[精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第一节 中国民族的分布与现状 一、地区分布和人口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多少不等,相差较大。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和小聚居,少数民族和汉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互相杂居的较多。 (一)东北、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 东北、内蒙古地区主要分布着蒙古、满、朝鲜、达斡尔、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 (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柯尔克孜、裕固、撒拉、塔吉克、乌孜别克、东乡、保安、土、塔塔尔、俄罗斯等族。 (三)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一个地区,主要集中在西藏、云南、贵州等省区。 (四)中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中东南地区主要有壮、苗、瑶、土家、畲、黎、毛难、仫佬族、京、高山等族。 二、语言与文字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单独的语言。 汉语是汉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 其他民族所属语系查看教材附录3。 第二节 中国民族的民俗和特点 一、衣食住行习俗及特点 (一)服饰 1、各民族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丰富而又多彩,这主要表现在女装上,男装相对而言要简单的多。目前,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族服饰主要款式有四类: 一是草裙和披肩。珞巴族的服饰 二是披毡、披衫和贯头衣。彝族披毡 三是对襟衣和交领衣。 四是大襟衣。 2、服饰的作用 一是传统服饰起着族徽的作用。 二是服饰与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是服饰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二)饮食 1、特色佳肴 如满汉全席、哈尼族的“竹筒鸡”、“生炸竹虫”、侗族的“三江炕鱼”等。 酱菜、腌菜:如朝鲜族的泡菜、仫佬族的“辣椒骨”、高山族的“腌肉”、黎族的“祥”等。 汤菜、凉菜:如朝鲜族的“狗肉火锅”、苗族的“龟凤汤”、傣族的“凉拌蚂蚁蛋”、赫哲族的“刹生鱼“等。 面制品:如维吾尔族的”油馕“、彝族的”荞粑“、白族的“大面糕”等。 肉制品:如哈萨克族的”冬肉“、彝族的”坨坨肉“、赫哲族的”炒鱼毛“等。 奶制品:如蒙古族的”奶豆腐“、白族的”乳扇“、藏族的”奶酪“、哈萨克族的”奶疙瘩“等。 米制品 2、清真菜:如新疆维吾尔族的”烤全羊“、宁夏回族的”羊筋菜“、湖南常德回族的”翁子汤圆“等。 3、饮料:奶制品有如蒙古族、哈萨克族的马奶子,部分蒙古族、鄂温克、鄂伦春族的驯鹿奶等;酒类如彝族的坛坛酒、怒族的咕嘟酒、鄂伦春、鄂温克的野果酒等。 (三)民居 第一类是穹隆式民居 第二类是院落式民居 第三类是干栏式民居 第四类是土掌房和石建筑 第五类是大房子 (四)交通 1、交通发展概述 2、交通运输方式 二、婚姻、丧葬习俗及特点 (一)婚姻礼俗 1、婚期的选择 2、举行婚礼的时间 3、举行婚礼的地点 4、结婚仪式 5、娶亲方式 (二)丧葬礼仪 1、报丧礼仪 2、停尸礼仪 3、出殡礼仪 4、葬后祭祀 三、节日、禁忌习俗及特点 (一)节日 1、节日的含义 节日应该是传统的纪念、庆祝或祭祀的日子,或是解释为某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2、节日的来源 一是源于宗教祭祀活动,尤其是古代原始宗教和原始祭祀。 二是源于古代农事生产活动。 三是源于对重要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 四是来源于大型商业集市活动。 五是源于群众性的文艺、体育及社交活动。 六是源于人们改造生存环境及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些重要活动。 3、节日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节日可划分为若干类型。 最常见、最通用的是按节日的主要活动内容划分,依据节日活动内容,我国的民族节日大致可分为传统、宗教、农事、纪念、商贸、文体游乐、庆贺、社交活动等八类。 (1)传统性节日。如汉族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新中国建立后,五一、国庆、元旦等也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2)宗教节日。伊斯兰教如开斋节1、古尔邦节2、圣纪节等,在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中具有全民性的广泛影响。藏传佛教的节日有传大召、传小召3、瞻佛节、塔尔寺灯节等。小乘佛教的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等,主要流传于傣、德昂族及部分佤族、布朗 族群众中。萨满教的节日有跳鹿神、依尔登、敖包会4、祭月亮等,流行在赫哲、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中。祖先崇拜如高山族的海祭、丰年祭、开垦祭、船祭等。 (3)农事节日。著名的有火把节(彝)、望果节(藏) 5 、活路节(侗)、祭山节(怒)、护山节(彝)、马奶节(蒙古)、雪顿节(藏)6、采草节(景颇)7等。 (4)纪念性节日。如锡伯族的四一八节、藏族的“萨葛达瓦”等 。 (5)商贸性节日。如壮族的药市、白族的三月街、纳西族的骡马会等。新生的节日有新疆葡萄节、海南椰子节8、贵州蜡染节、云南茶叶节、宁夏黄河文化节等。 (6)文体游乐节日。如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