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碳金融发展体系的探讨..doc

构建我国碳金融发展体系的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我国碳金融发展体系的探讨.

构建我国碳金融发展体系的探讨 2010-12-02 14:25:00??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 腾讯微博 开心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网易微博 QQ空间 人人 豆瓣 白社会 和讯微博 Digg MySpace Yahoo! Buzz Linkedin Mixx [提要]??当前,碳金融已成为全球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并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争新领域。2006年10月,摩根士丹利宣布投资30亿美元于碳市场;2007年3月,参股美国迈阿密的碳减排工程开发商,间接涉足清洁发展机制的减排项目。   当前,碳金融已成为全球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并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争新领域。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资源国,碳金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存在机制缺失、风险规避能力不强等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在碳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发展碳金融的国际经验   (一)碳交易平台为碳金融发展创造稳定的制度环境。目前,全球有四个交易所专门从事碳金融交易,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英国排放权交易体系(ETG)、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和澳洲国家信托(NSW)。荷兰银行(ABN AMRO)、巴莱克资本(Barclays Capital)、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很多知名金融机构均活跃在这些市场上。加拿大、新加坡和东京也先后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各国通过建立碳交易所,促使交易价格公开透明,最大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风险。市场化比较完善的国家还通过碳交易所进行排放信用的期货交易,并利用套期保值保证价格波动下自身利润的相对稳定。   (二)推动碳市场和碳金融互动并实现共同繁荣。2003年成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是全球第一个自愿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市场交易平台,也是全球唯一同时开展二氧化碳、甲烷等6种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市场。该所与美国气候期货交易所合作,建成了全球第一家规范的气候交易市场,吸引了200多位跨国会员从法律上联合承诺减排温室气体。2005年4月,欧洲气候交易所推出与“欧盟排碳配额”挂钩的期货,随后又推出期权交易,使二氧化碳排放权如同石油等商品一样可自由流通,丰富了碳交易的金融衍生品种类,增加了碳市场的流动性。2007年9月,与核证减排量挂钩的期货与期权产品也相继面市。此外,日本成立了碳金融机构(JCF),在世界各地大量购买和销售碳排放权。挪威碳点公司、欧洲碳基金、亚洲碳交易所,甚至非洲、印度等国的碳金融交易也非常活跃。碳市场催生了碳金融,碳金融同时也赋予了碳市场新的发展内涵。   (三)通过基金、股票、信托等方式直接融资。目前,世界银行已设立10只“碳基金”,总融资额超过25亿美元。2007年年末,私募资本主导的基金数量超过政府机构主导的基金,如挪威碳点公司、欧洲碳基金等。纽约―泛欧交易所2008年推出低碳100欧洲指数,标准普尔等也建立了低碳环保指数;一些金融机构在这些指数基础上创建了ETF(Exchange Traded Fund)基金。此外,2001年,英国成立了碳信托有限公司,累计投入3.8亿英镑,主要用于促进研究开发、加速技术商业化和投资孵化器。   (四)金融机构创新模式多方位参与碳金融。一是为碳交易提供中介服务。荷兰银行作为碳交易领域排名世界前十位的交易商,为碳交易各方提供信息等中介服务,以此获取中间业务收入。英国标准银行参与CDM项目获取减排量后,通过卖给终端消费者等委托人、其他贸易商等获取中间收入。二是开发碳金融产品。2006年10月,巴克莱资本率先推出标准化的场外交易核证减排期货合同。2007年,荷兰银行与德国德雷斯顿银行均推出追踪欧盟排碳配额期货的零售产品。荷兰银行还设计了气候和水资源环保理财产品。三是直接投资参与。2006年10月,摩根士丹利宣布投资30亿美元于碳市场;2007年3月,参股美国迈阿密的碳减排工程开发商,间接涉足清洁发展机制的减排项目。   我国碳金融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碳金融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占整个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的50%,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5%。国际能源机构估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11月,我国宣布碳减排目标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在2030年二氧化碳减排可达20亿~30亿吨,超过欧洲国家减排量的总和。据此计算,我国每年在清洁能源上至少要投入1万亿元人民币。另外,据国家发改委的《节能中长期规划》测算,“十一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