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源农药符合现代农药的要求,已成为新农药研发的热点。本文分别从植物源农药的资源开发情况、研究现状及其作用机理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 资源开发 研究进展
Abstract: Botanical pesticides con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pesticides,Has become a central issue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pesticide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resource development situation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mechanism of botanical pesticides .
Key words: Botanical pesticides resource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近半个世纪 ,随着化学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 ,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 水中富集, 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及人畜体内, 严重污染农产品和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 引发各种疾病, 农药的安全性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重组)、高通量筛选技术和组合化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农药研究开发中的渗透和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农药研发领域中三个热点问题: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转基因工程农药的发展[1]。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 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已超过40万种 ,其中的大多数化学物质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各国追逐的目标和研发的热点。现分别就植物源农药资源、植物源农药开发及其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对植物源农药研究情况予以全面了解并为研究提供参考。
一、植物源农药资源开发技术研究进展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并进行有效的利用目前还受到许多限制,这主要是:(1)植物资源的限制。野生植物资源有限、植物引种和驯化困难、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等原因使得植物资源很宝贵;(2)植物样品标准化的限制。同一种植物不同品种、同一品种因产地及生态地理位置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其有效成份含量差别较大;同时植物在栽培过程中易受自然环境影响,使产量和质量难以控制。生物技术和发酵技术的日益发展为新农药的创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尤其是在植物源资源途径开发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这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发状根培养技术、内生真菌培养技术等。同时,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的运用,使得植物内生真菌的改造和高效化成为可能。
1.1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我国中草药次生代谢物质的生产与研究中被广泛采用,这包括在人参、西洋参、甘草、红豆杉、三七、毛地黄、川芎、元胡等植物上[2,3]。在植物源农药方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等都曾经或正在从事杀虫植物印楝的组织培养工作,并初步测定了其培养物中印楝素的含量[4,5]; 同时,在除虫菊细胞培养研究方面还筛选了合适的培养基,选育了优良的无性系个体[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则开展了烟草、长春花、非洲山毛豆、除虫菊、狼毒、菖蒲等多种具有杀虫、杀菌活性植物的细胞培养等基础工作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生产还主要应用于制药工业中一些价格高、产量低、需求量大的化合物上(如紫杉醇、长春碱等),在植物源农药研究与生产中应用还不多。
1.2 发状根培养技术的应用
通过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转化双子叶植物产生发状根并建立发根培养系,从而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是继植物细胞培养后又一新的培养系统。发根农杆菌中存在一种质粒即Ri质粒,Ri质粒在感染植物细胞时,通过细菌和植物细胞之间的附着、Vir基因(Virulencegene)的激活和表达、T2DNA(TransferDNA)转移、插入并稳定地整合到宿主植物细胞基因组中等一系列过程。T2DNA在植物细胞中表达并诱导产生大量不定根即发状根,离体培养的发状根表现出激素自主性快速生长,多分枝、多根毛,无向地性等表现型,表现出相当于甚至高于原植株次生代谢物的合成能力,并且遗传稳定[7]。因此发状根培养技术作为植物次生代谢物生产的一条新途径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国外利用发状根技术在印楝、苦楝、黄花蒿等植物上进行了相应的研究[8,9],国内的发状根培养研究主要涉及一些价格高、原植物产量低,需求量大的药用植物,如银杏、红豆杉、绞股蓝,黄芪[10,11]。但在植物源农药的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