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青活动方案
知青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回忆
寻找您身边的老知青
常回家看看
体验
追寻爷爷知青年代生活
体验贫下中农再教育
引申
那些年的知青老照片
活动引言:…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毛主席还教导我们说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毛主席的手一挥/挥到哪里我们到哪里/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现在想想我们还爱你——《呼儿嘿哟》
每当听起这首歌,总会让人不自觉的回忆起匆匆的知青岁月,时光悠悠,往事如烟。常听老人们念叨起知青生活,有被分配的城里知识青年,有提供容身之所的好心农民。他们对过往岁月里的回忆可谓是悲喜参半,其中滋味常人未必能够体会。
在美丽的前进村,我们寻得这样一位老人,曾是分配到这里的知识青年,却在这里结识了他的人生伴侣,从此他乡是故乡,他为我讲述了知青下乡的真实故事。当我们问及老人现在最大的愿望,老人便翻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颤抖的双手指着照片跟我说:现在最大的愿望(转载于:www.zaIdian.cOM 在点 网:知青活动方案)就是能再和曾经一起下乡插队的同志聚一次、见一见。时隔太久,想念犹存。
朱永华 杨喜华
在尘封的记忆库里搜寻几十年前的那些早已淡漠的生活往事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何况他们已不年轻,只是有这样一段往事,它拉直了我们的视线。回想起了知青生活,一起劳动、一起欢乐、一起吃知青生活餐、一起住知青宿舍大火炕……,让我们不得不为此而做些什么,所以,我们发起这样一个活动——寻找你身边的老知青。
如果您的家人,或者您是一位老知青,可以来电。我们为您重温当年知青岁月;
活动内容:
参观:
1.老宅
2.文革大院
3.民俗村
4. 千余件文革时期物品展
5.老式家具展
6.青年点微缩再现
7.牛棚反省再现室
8.大批判泥塑再现展
9.样板戏回放再现展
10.忆苦思甜和忠字舞再现展
11.电影放映室
12.磨坊
13.豆腐坊
14.职工厨房
体验:
吃大锅饭
品大碗茶
阅读毛主席语录
跳忠字舞
看老电影
才艺展示(书法,乐器,朗读,戏曲,跳集体舞…) 住知青宿舍大火炕
活动场地:
老家颐园、文革年代大院等;
现场布置:
现场打横幅:欢迎老知青回家;
每个房间有对应门牌,开放参观的房间有明显标志; 集体宿舍外墙,室内要有标语或墙画,营造氛围; 游客进入时。入口有跳忠字舞;
现场有当时年代的背景音乐,感染气氛;
篇二:知青文化园策划预案
临江兵团知青文化园策划预案
篇首
勇于奉献、自强不息, 构成了临江兵团的特殊风格。艰苦奋斗、吃苦耐劳, 构成了临江兵团的光荣本色。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知青们用激情和热血谱写的青春华章,
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前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到七下年代中期,数以千万计的城市初高中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告别各自的亲人,奔赴祖国的边疆、农村经受磨练,把他们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挥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在这场大规模的“上山下乡”浪潮中,留下了一个特殊的名词——知青。
知青的情结,不为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不为年代的久远而遗忘。
临江兵团作为浩浩汤汤知青队伍中的一部分,同样将青春和热血奉献在萧山这片热土,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这方鱼米之乡;更没有今天海天辽阔、沃野雄浑的临江!
回到历史的端点,再现一段真实的岁月。不仅可以了解那一代人,更可以领略那一段历史,重拾历史的记忆,感同身受的体味老一辈知识青年不畏艰苦、吃苦耐劳、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精神!
陈展背景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1966年一1974年间,一批不滿二十岁的热血青年响应祖国号召,上山下乡,告别父母和亲人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在钱塘江边围垦造田,艰苦创业,把人生最珍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第二故乡-萧山。他们是国家太重要的一代人,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备战备荒,亦兵亦农,怀着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陈展目的
1.依托文化资源,打造临江金名片。
以临江兵团知青文化为主线,结合场景复原、图片、实物、多媒体等现代陈展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塑造富有特色的兵团知青园,打造临江兵团知青文化的金名片。
2.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发展经济。
立足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要目标,以带动发展配套资源为目的,
形成园区可持续发展发展的良性循环。
3.保存知青文化,多角度辐射周边。
知青文化将成为临江发展的助推器,临江以兵团文化而兴起,以兵团文化为核心,既可
以保护和发扬兵团知青文化,又可以推动兵团文化的复合产业链,凝聚周边力量,形成多角度的开发方向。
策划亮点
1.挖掘“围垦文化”,区别北方兵团,突出南方特色。
城市的发展必然需要文化底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