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故乡追寻林森的遗迹.doc
在故乡追寻林森的遗迹
从福建省会福州去我的家乡连江,过去常走的是沿闽江下游的国道,慢悠悠地颠簸一个半小时,可以眺望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马江,它是闽江的开阔地带。路上会经过两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侨乡,一个属于福州市的亭江镇和一个属于连江县的?g头镇,倒退30年都是海防前线,也是国内偷渡海外人群最多的几个地方。这里的路越修越宽,两边的房子越建越好,可乡村的守望者几乎就剩下“老弱病残”了。早年间公路不发达的时候,闽江还有小火轮,速度更慢,几十公里的路程可以走上大半天,好处是运费便宜,适合商人办货。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它,在船上可以前后闲逛看绿水青山,不像窝在拥挤不堪的汽车座位上,一会儿疾驰一会儿急刹。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家乡的长途车都承包给个人,结果是一个车就是一个夫妻店,男人开车女人收票钱。乘客在路边一挥手就上来,在车上喊一声就下去,方便是方便了,安全总是个问题。
古时候,外来的地方官对福建沿海地方和人的治理很是头疼,总结了一句话叫“民强悍不畏死”。在这里,风险往往被当成生活中的挑战,成为出人头地的机会,所谓“富贵险中求”。陆地的憋屈和海洋的广阔也孕育了特殊的人格,陆上的空间有限且相对稳定,海洋的变幻莫测给人以更大的希望。绝大多数年轻人终于向海而去,打渔已是小菜一碟,玩的都是大的。说起历史上郑和、郑成功能成就一代伟业,都离不开这些人。山多地少,粮食不够吃,别处的好大米船运到?g头镇,还要雇挑夫翻山越岭到县城。这一路很是辛苦,累倒了是自己的命不好,怨天怨地没有用的。现在泰山、九华山等景区还能看到类似的挑夫,不同的是他们一路上总会得到善良游客的施舍,甚至成了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由于自然生存环境的影响,对于福建的乡民来说,不管是打渔种地做工经商,辛苦总是常态。因此无论贫富,能吃苦的品质会融入一代代人的遗传基因。
连江?g头镇最有名的地方是青芝山,山上有林森的啸余庐。
林森(1867-1943年),字子超,福州闽侯县尚干镇凤港人,辛亥革命元老,1911年策动九江光复。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选任临时参议院议长,后来成为西山会议派的关键人物。1928年应蒋介石邀请,出任立法院副院长、院长,1932年就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对连江青芝山情有独钟,自号“青芝老人”,1923-1928年一直隐居于此,与觉非禅师相伴达6年之久。啸余庐是林森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私人出资买地营建。1933年,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鼎在福建发动“闽变”反蒋,成立福建人民政府,蒋介石一面调动三路大军进攻,一面请林森返回福建与十九路军斡旋谈判,林森来闽险些丧命,后为陈铭枢所救,在啸余庐住了半年之久。
啸余庐的门外有一个匾额,林森自题“常关”二字,意示不愿与外人往来,故“门虽设而常关”。此典故引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墙门内匾“啸余庐”三字也是林森亲笔所书,其意是虎啸之余暂时歇息,是他参加辛亥革命叱咤风云,后仕途变幻曲折的心态写照。进门一岩如屏挡住去路,游人从右边极狭隘的小径绕过后,才能看到楼宇的正面。庐的面积不大,前面用可以开合的铁栅栏为门,门廊下有清雅的小圃,花丛茂盛。有两棵金桂,属于全国罕见的植物,盛开时花期长,香气四溢。楼下正后壁中屏,林森自书一个大红色的“心”字,两边悬挂用川竹制作的联板,联曰“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用的是郑板桥的字迹。这些旧物在“文革”时被毁。现在堂上“心”字是管理人员从林森另外的一个题刻“佛在心头”中临摹的,新制的竹联是现代书法家写的,都显得稍逊风骚。右壁上方高悬林森巨幅彩色画像,旁边有于右任题的联语:“名昭海岳千秋庆,情协讴歌万姓同。”有一块形状似芒果的天然岩石突出墙面,林森不让石匠凿平特意留着。正堂两厢是随员的宿舍,小楼的后面依山势建有小厨房,上二楼的楼梯在右厢房的后台。
楼上的面积比底层宽大得多,属于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房是厨房餐厅浴室卫生间加储藏室,大房正间是会客厅,朝南整扇玻璃窗,外连着走廊。厅的门框旁边挂着铁犁头和水牛角,表示林森本是农家子,热爱劳动。厅内有红砖砌的壁炉,供冬季取暖用,后壁上方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这说明林森是他的最忠实追随者。厅里有两把极宽大的藤制太师椅,一张藤制茶几和两张靠背长木椅,还有两个放茶具的大木柜。左室原是卧房,旧物有一张破的钢丝床和镜橱,打开镜橱门,有暗道可通到楼外。右室两间原是书房,现在一间放着些据说是林森用过的瓶碗等杂物,另一间则挂着许多现代的字画。餐厅卫生间里仍然放着当年土制的冰箱、浴盆,陈旧不堪的洋油灯。从这些极普通的用具,可以想象林森的日常生活十分简朴。
啸余庐的右边,一块宽长各有十多米的拱形大岩横空覆盖成洞,只剩南向的一条扁长的缝隙可以透进光线,此处俗称“一片瓦”。青芝山开山鼻祖董应举(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的大臣)曾经在此看月,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