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复习计算[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木工程施工复习计算[精选]

1、某基坑深3.8m、长45m、宽25m,四边放坡,坡度1:0.5,实测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24,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4,问挖土土方量(天然状态)为多少? 拟在地坪以下浇混凝土体积为2890 m3,则回填土(松散状态)需留置多少?外运土若采用斗容量为6 m3的汽车运土,则需运多少车次? 2、某场地的方格网如图所示,方格网边长a=20 m,泄水坡度取ix=0.3%,iy=0.2%,试用挖填平衡法确定挖、填土方量。 2-2解:1、场地设计标高: 2、泄水坡度度调整后各点设计标高: 3、各点的施工标高: 4、确定零线及挖填区域: 5、计算挖、填土方量: 某基坑面积为18 m×28 m,深5 m,边坡坡度系数为0.5,地下水为潜水,水位离地面1m,不透水层离地面9 m,渗透系数经现场抽水试验得,K=6.8 m/d,水力坡度为1/10,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井管管径为50mm,长6 m,滤管管径为50mm,长1.2 m,总管管径为100mm,长4m,每0.8 m有一接口,试进行该轻型井点系统设计并画出布置图。 解:由于基坑宽度大于6m,井点采用环型布置。同时基坑较深,先挖土0.9m后离边坡上口1m布设井管。 设计降水深度:S≥(5-1)+0.5=4.5m 设计井管埋深:H≥H1+h+Il =(5-0.9)+0.5+(+0.5×(5-0.9)+1)=5.805m 取直径为φ50,长度为6m的井管,则:H=6-0.2=5.8m,采用一级井点降水,能满足设计埋深。此时降水深度为: s=6-0.2-(+0.5×(5-0.9)+1)=4.595>4.5m 滤管长1.2m,滤管距不透水层为:9-0.9-(6-0.2)-1.2=1.1m,涌水量按无压非完整井计算: ,查表得: H0=1.85(s/+l)=1.85×6.9=12.765>(9-1)=8m(按8m计算) 基坑假想半径: m 降水漏斗半径: m 涌水量: m3/d 单井抽水量: m3/d 最少井管数: 根 最大井管间距: m 实际取D=2.4m,则实际井管数: 根 长边各15根,短边一侧10根,另一侧7,中间空3根的间距,便于运土,四角加密。 2、已知设计配合比为: 1:S:G:W=1:2.4:4.3:0.55,每m3水泥用量为300kg,工地现场测出砂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试求施工配合比;每m3混凝土的配料用量;搅拌机出料容量为260L,则每盘所需的配料用量。 解:施工配合比: 1:S:G:W =1:2.4(1+3%):4.3(1+1%):0.55-2.4×3%-4.3×1% =1:2.472:4.343:0.435 1m3砼拌合物用量: 水泥300 (kg);砂742 (kg);石子1303( kg);水131 (l) 0.26m3砼拌合物用量: 水泥78 (kg);砂193 (kg);石子339( kg);水34 (l) 3、某施工现场C30混凝土施工中制作了12组150mm立方试块,实测强度数据(N/mm2)如下表,度对其进行质量合格性评定。 组号 1#试块 2#试块 3#试块 (1) 36 33 25 (2) 33.3 30.5 26 (3) 37.5 34 30 (4) 30.5 28.5 27 (5) 40 33.5 29 (6) 37.8 37.5 32.5 (7) 29.5 28 25 (8) 37 35.5 34 (9) 37 36.5 32 (10) 36.5 32.5 31.5 (11) 39 38 34.5 (12) 32.5 32 28 3、解: (1) 36 33 25 31.33 9.1% 24.2% (2) 33.3 30.5 26 29.93 9.2% 14.8% (3) 37.5 34 30 33.83 10.3% 11.8% (4) 30.5 28.5 27 28.67 7.0% 5.3% (5) 40 33.5 29 34.17 19.4% 13.4% (6) 37.8 37.5 32.5 35.93 0.8% 13.3% (7) 29.5 28 25 27.50 5.4% 10.7% (8) 37 35.5 34 35.50 4.2% 4.2% (9) 37 36.5 32 35.17 1.4% 12.3% (10) 36.5 32.5 31.5 33.50 12.3% 3.1% (11) 39 38 34.5 37.17 2.6% 9.2% (12) 32.5 32 28 30.83 1.6% 12.5% 各组的强度代表值(1)、(5)取中间值,其余取平均值。 33,29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