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1.docVIP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1.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1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 201 1 ——2012 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西方文学名著导读 任课教师:蒋建梅 学生姓名:魏明 班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001 学 号:4101100120 论文题目: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学的精神内涵 内容摘要:文艺复兴对“人”的发现,是自然感性层面的,对社会的要求是经济的富足和情感的满足。由此构成了人文主义肯定世俗,崇尚感性的倾向。 关 键 词:文艺复兴 西方文学 精神内涵 ? ?一、    西方的近代文学,在14到19世纪将近六百年里,可以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4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第二阶段是17到19世纪的思想启蒙时期。文艺复兴标志着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文明开始由中古向近代的转折。这一时期,不仅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复兴,更意味着近现代文明的萌芽和开端。顾名思义,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复兴,是这一历史时期最显著的文化现象。    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其文学先驱是诗人但丁,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神曲》,既是对中世纪文化的总结,也是对新时代文明的启示。“神的喜剧”这一名称,预示了文艺复兴前期文学,积极乐观的色彩。文艺复兴早期最重要的作家是与但丁并称为“佛罗伦萨三杰”的两位后辈彼得拉克和薄伽丘。他们分别创造了欧洲近代文学的两种体裁,十四行诗和短篇小说。如果说在但丁的作品中,还有具有浓厚的中世纪神秘色彩,那么在彼得拉克和薄伽丘的作品中,则更多洋溢着世俗的人文气息。彼得拉克的代表作《歌集》和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作为早期的文艺复兴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对世俗的肯定、爱情的追求、蒙昧的揭露,禁欲的批判。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既从个性解放的角度,提出了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又从信仰自由出发,突出了对教会腐朽的批判。    文艺复兴对“人”的发现,是自然感性层面的,对社会的要求是经济的富足和情感的满足。由此构成了人文主义肯定世俗,崇尚感性的倾向。这点尤其体现在意大利的文学中。 二、    15世纪之后,文艺复兴的重心开始由意大利转向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并逐渐走向成熟。在文学上出现了法国的“里昂诗派”和“七星诗派”,小说家那伐尔、拉伯雷;西班牙戏剧家维加,小说家塞万提斯;英国诗人斯宾塞、戏剧家莎士比亚等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巨人传》、《堂吉诃德》、《哈姆雷特》,无疑是不朽的传世之作。    《巨人传》是文艺复兴时期积极乐观精神的成熟体现,在小说中,拉伯雷创造了以庞大固埃为代表的贤明君主,约翰修士为代表的自由信仰者,巴奴日为代表的新兴市民等人文主义者形象。对人的世俗享乐和知识追求,进行了肯定和赞扬。与但丁的“神的喜剧”相比,这部作品完全可以称为“人的笑剧”。整部作品充满了粗鄙放纵的市井俚语和诙谐幽默的民间智慧,以及夸张怪诞的讽刺描写。不但展示了中世纪文化世俗和感性的一面,而且对教会生活的腐朽、经院教育的蒙昧、禁欲主义的虚伪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小说中表现最明显的乐观态度和狂欢精神,来源于人文主义者对古希腊罗马艺术之美的发现,新兴市民对世俗幸福的肯定,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宗教改革者对信仰自由的追求。    但是,到了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后期,人文主义者的乐观自信态度,被一种忧患意识所取代。在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中,表现的最为明显。这部小说虽然以幽默诙谐的语调,批判了骑士小说的流行,对人们思想的蒙蔽。但主人公堂吉诃德的行为,却更多的体现了人文理想与社会现实矛盾冲突的复杂性。堂吉诃德无疑是一个失落的人文主义者形象。他具有高尚的道德、绅士的风度、渊博的知识、聪明的智慧,但由于对骑士小说的沉迷,对世界产生了虚幻的看法,并因此让他的生活充满了荒诞和可笑。当人文主义者从书籍的描写中,认为自己生活在是一个被神秘所笼罩的世界时。却在现实中发现,世界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样子,反而因为世俗的庸常而感到陌生。当一种理想所追求的目标,并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时,那么人就只能陷入失落而痛苦之中。文艺复兴时期最后的文学形象,是一个忧郁而痛苦的王子。 三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对世界有着清醒的认识。当世界由“美丽的花园”变成“不毛的荒原”、人由“万物的灵长”,变成“泥塑的生命”、高尚的友谊变成可耻的背叛、美好的亲情变成丑恶的谎言、纯洁的爱情化为阴谋的复仇。在这样一个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时代里,仅仅采取个人的复仇,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哈姆雷特还要担负起“重整乾坤”的重任。如果哈姆雷特是雷欧提斯那样不会思考的复仇者,就不会提出“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因为生存意味着,重新找回理想中美好的世界和人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走出黑暗蒙昧的中世纪森林后,发现外面并不是想象中的乌托邦,而是一片衰败的

文档评论(0)

wwy463w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