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塔小院里的北京砖读空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砖塔小院里的北京砖读空间.doc

砖塔小院里的北京砖读空间   在北京,如果您穿过西单繁华的商业区,一路向北到了西四,肯定不会眼错路西的一座鹤立鸡群的砖塔。这座高约16米的八角形九级密檐式砖塔,从低矮的平房小院间直耸赫立,将原本就有“胡同之根”美誉的砖塔胡同,又添上了几分古老与神秘的色彩。   走到砖塔的山门之前,门右一块竖匾书曰:正阳书局;门左一块竖匾书曰:北京砖读空间;门上打横自右至左刻曰:元万松老人塔。进得院门,古琴之音袅袅绕梁,院中佛塔巍峨静立,四周琪花瑶草、亮桌净椅。院南两间院房,一间为办公之用,工作人员进进出出,忙着布置院内的摄影展览;另一间院房书柜满墙,为正阳书局借书、阅书、卖书之所。小院北侧院房三间,一间展陈室、一间会客室、一间卫生间。展陈室展览着有关砖塔的文物和图片,陈述着砖塔的历史。会客室则是笔者此次采访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孙劲松主任的所在。   砖塔见证着北京城的历史   元万松老人塔是金末元初高僧万松行秀禅师的骨殖塔。万松老人即万松行秀禅师,自称万松野老。金代河内(今黄河以北)人。出家于荆州,是金元间著名的佛教大师(属佛教支派曹洞宗),15岁在荆州出家,受戒后云游天下,寻师访友,参究禅宗修行之道。据《五灯严统》本传:行秀对诸子百家之学无不会通,对《华严经》下的功夫最多。他精通曹洞宗的禅说,又长于机辩,年轻时就声名赫赫。同时深通儒家经典。金章宗于明昌四年(1193)召见他,询问佛道,并赐锦绮大僧衣一件;承安二年(1197)又下诏万松行秀住燕京西郊仰山的栖隐寺,直到他81岁圆寂。其名声因其弟子、当时的蒙古书令耶律楚材师事之而益彰。耶律楚材向之参学三年,僧以湛然居士目之,万松老人曾语“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因而耶律楚材在元太宗任中书令(相当宰相)时,推行老师的主张。万松老人著作有《从容录》《清益后录》《万寿语录》等。   行秀禅师圆寂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禅师,为其修建骨殖塔。据史料载,行秀禅师的骨殖塔共有两处,一处就是今天西四路口处的元万松老人塔内,另一处在河北邢台市西南古塔群中,不过此塔群早已不复存在,唯有元万松老人塔留存。   在元万松老人塔建成以后,元大都还在建设当中。胡同一词源自蒙古语“gudum”,而胡同之称,始于元大都(北京)。元万松老人塔背后的胡同恰恰是倚砖塔而建,因砖塔而名,同时,砖塔胡同是北京唯一一条有文字记载的胡同。所以,元万松老人塔可以说是北京元大都历史的一个见证,也是北京胡同发展的一个见证。   但这座砖塔以及背后的砖塔胡同,历史与文化的积淀非常深,但一直以来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保护。砖塔在元朝覆灭之后曾被百姓围塔建屋,开过酒店、猪肉铺,塔身做过磨刀石。   到了民国初年,元万松老人塔荒芜日久,塔顶长草。1927年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等人组成“万松精舍”,筹资整修,并加筑了围墙和门楼。门楼上石额书“元万松老人塔”,并托其附近的广济寺代为照看。   民国时期的砖塔胡同曾居住过多位文化名人,其中鲁迅先生在这里住了10个月,创作出了《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完成了《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等著名讲演稿。1949年6月,张恨水因突发脑溢血失去了生活来源,只好卖了原来的房子搬入了砖塔胡同43号(今95号)。幸运的是他的身体逐渐康复,此后还陆续创作了《白蛇传》《孔雀东南飞》等作品。直到1967年,张恨水离世,他一直都居住在砖塔胡同院内。   建国后,古塔多次进行修缮。1986年文保部门在一次维修古塔时,突然发现该塔内竟还包着一座塔,而里面这座古塔就是元代所建的老塔,外塔则是清乾隆年间所修的新塔。1995年10月20日,“万松老人塔”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砖读空间”诞生   2007年万松老人塔被列入西城区保留的历史风貌区中,文保部门开始对古塔进行勘探与修护。2008年腾退了长期占用该院的单位,也清除了遮挡塔身多年的违章建筑物,将原来的山门、砖塔四周的院房修缮一新,并为砖塔加装避雷设施。   修缮后的砖塔小院起先作为西城区文物管理处的办公场所。此后有一些研究北京历史文化的学者认为,元万松老人塔应该对外开放,不应大门紧闭。这其实也是西城文委一直想合理、有效解决的问题。   按照常规的设计方案,砖塔小院可以作为事业单位办公或博物馆展览场所。但这个砖塔小院的面积实在有限,不论办公还是展览都很难完全胜任。同时如此一来,小院的维护成本也非常高。   当时,西城文委开始琢磨有没有一举多得的设计方案呢?恰在此时,西城区乃至北京市的实体书店,经营每况愈下,纷纷关门歇业。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城市的迅速发展造成地价、租金攀升,实体书店这种利润很薄的买卖自然难以为继。但书店是一个城市文化品格的标志之一,很难想象一个城市没有书店会是怎样的面貌。西城文委作为西城区文化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