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常见心理卫生问题..docVIP

笔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常见心理卫生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笔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常见心理卫生问题.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性与社会化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性?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社会性不是先天的,是后天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二、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与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 一、亲子交往 父母教养方式及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两个维度: 控制:对孩子是否提出明确要求并实行; 爱:是否关心、信任、尊重与理解孩子; (二)类型 1、权威型(高控制+爱) 2、专制型(高控制+不爱) 3、放纵型(低控制+爱的不理智) 4、冷漠型(低控制+不爱) 二、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的类型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一、社会性行为的分类 (一)亲社会行为 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 如合作、分享、谦让、助人、安慰、赞扬 (二)反社会行为 指针对他人或社会敌视、伤害、破坏的行为 以攻击性行为为最典型的代表,主要表现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 1、工具性侵犯:指向渴望得到的东西(如财物或权力),以伤害他人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2、敌意性侵犯:指向人,旨在伤害他人(身体、感情、自尊等)。 二、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一)不存在性别差异: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中,女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要多于男孩,现实差别不大 (二)指向同伴,较少指向教师:与同伴地位、能力一致,与教师有地位上差异 (三)指向同性与异性伙伴的次数有差异:小班差异不大,中大班指向同性大于异性的合作第一;分享与助人其次;安慰与公德较少 三、幼儿的攻击行为发展的特点 (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 (二)中班多于小班与大班:4岁时身体攻击达到顶点 (三)以身体攻击为主,逐渐发展到言语攻击 (四)以工具性的攻击为主,玩具是主因 四、攻击性行为的矫治策略 (一)消除对攻击性行为的奖赏与关注 (二)移情训练:如听故事、续编故事、角色扮演 (三)榜样法 (四)减少环境中的冲突因子:如提供充足的玩具,保障教室的宽敞等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 一、感统失调的表现及对策 (一)什么是感统失调? 1、定义 所谓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统失调就是大脑失去控制和调整身体对外界各种刺激所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儿童智力正常,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 2、表现 (1)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的表现 ①动作缓慢、笨拙、不协调; 如穿脱衣裤、扣纽扣等不灵活;运动时同手同脚;不会跳绳、拍球;吃饭掉米粒等 ②发音与语言表达能力不佳; 如唱歌时走调、五音不全;上课发言时口吃 (2)结构与空间知觉障碍的表现 ①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左右分辨不清,易迷失方向。 ②视觉不平顺,阅读时实现很难平行移动,造成学习困难 阅读困难:漏字牵行、翻错页码; 计算粗心:抄错题目、忘记进退位; 写字时: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等 ③难以辨别图像的细微差别 如b、p、q (3)前庭平衡功能障碍的表现 ①容易跌倒、常碰撞桌椅; ②爬上爬下、不安地乱动; ③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4)听觉语言障碍的表现 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②平时有人喊他,他也不在意,好象与他无关。 (5)触觉防御障碍的表现 ①触觉防御过当:对新刺激适应性弱,喜欢固着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 如胆小、不安、粘妈妈、怕生、不喜欢接受新事物; 不喜欢被人触摸、拥抱; 咬指甲、偏食、挑食、独占性强; 人际关系冷漠 ②触觉防御过弱:对新刺激反应迟钝 如行为拖拉、笨手笨脚、人际关系冷漠等 (二)感统失调的原因 1、先天: 因孕期职业母亲的不良生活对胎儿造成的伤害:如工作忙碌、抽烟、喝酒、吃药、情绪焦虑等 因胎位不正引起平衡失调; 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2、后天:环境的影响: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导致儿童与环境缺乏充分的互动,接收的刺激不充分 如爬得太少,导致前庭平衡失调 不准孩子玩土,玩沙,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大 缺乏兄弟姐妹、同龄伙伴 (三)感统失调的矫治——感统训练 1、滑梯:强烈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

文档评论(0)

d47fv82b5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