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微分方程建模 §6.1 引例 两个简单的例子 §6.2 人口模型 Malthus 模型 和Logistic模型 §6.3 最优捕鱼策略模型 199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 §6.1 引例 在高等数学里我们已经学过微分方程的内容,微分方程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也即是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变化的规律,这正是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经常要解决的问题。 微分方程的方法是比较经典的,曾经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里经常应用。现在已经渗透到社会科学、经济科学、商业预测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1. 速度问题: 质量为1g(克)的质点受外力作用作直线运动,这外力和时间成正比,和质点运动的速度成反比。在t=10s时,速度等于50cm/s,外力为4g.cm/s2。问从运动开始经过了一分钟后的速度是多少? 说明: 此题求解的关键在于明确牛顿定律,明确速度的变化率为加速度,深入理解导数的意义,这样可以得到速度函数 v(t) 的微分方程。 此题求解过程中运用了一些符号,进行了符号推算,这是基本功,应该多加练习提高。在数学推理时,一般开始时使用一些符号,有了最后的结果时才代入数值。 例2. 物体冷却问题: 如果空气的温度是20℃,且沸腾的水在20分钟内冷却到60℃,那么水温降到30℃需多长时间? §6.2 人口模型 一个物种的群体数量的变化总是按整数增加或减少的,因此用一个微分方程建立一个物种的增长模型似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一个给定的群体很大,而且突然增加的只是单一的个体,那么,这种变化与给定的群体规模相比是非常微小的,于是我们假设,大规模群体数量随时间变化是连续的甚至是可微分的函数。 §6.3 最优捕鱼策略模型 一.问题 这是199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原题如下: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可再生资源(如渔业,林业资源)的开发必须适度。一种合理,简化的策略是,在实现可持续收获的前提下,追求最大产量或最佳效益。 考虑对某种鱼的最优捕捞策略: 假设这种鱼分4个年龄组,称1龄鱼,2龄鱼,... ,4龄鱼。各年龄组每条鱼的平均重量分别为5.07, 11.55, 17.86, 22.99(克),各年龄组鱼的自然死亡率为0.8(1/年),这种鱼为季节性集中产卵繁殖,平均每条4龄鱼的产卵量为 (个),3龄鱼的产卵量为这个数的一半,2龄鱼和1龄鱼不产卵,产卵和孵化期为每年的最后4个月,卵孵化并成活为1龄鱼,成活率(1龄鱼条数与产卵量n之比)为 。 二.模型假设 鱼群总量的增加虽然是离散的,但对大规模鱼群而言,我们可以假设鱼群总量的变化随时间是连续的。 根据题给条件,我们可以假设鱼群每年在8月底瞬间产卵完毕,卵在12月底全部孵化完毕。 i龄鱼到来年分别长一岁成为i+1龄鱼,i=1,2,3. 4龄鱼在年末留存的数量占全部数量的比例很小,可假设全部死亡。 持续捕获使各年龄组的鱼群数量呈周期变化,周期为1年,可以只考虑鱼群数量在1年内的变化情况。 三.问题分析 1. 符号说明 :在t时刻i龄鱼的条数,i=1,2,3,4. : 4龄鱼捕捞强度系数 :每年产卵量 :每年初i龄鱼的数量,i=1,2,3,4. 4. 对成活率的理解 只有3,4龄鱼在每年的8月一次产卵,因此 可将每年的产卵量 n 表示为: 题目中已经说明了成活率为: 所以每年初的1龄鱼的数量为: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 1.问题1的模型 可持续捕获要求每年年初渔场中各年龄组 鱼群条数都一样,在这种平衡状态下,捕捞强 度就影响年收获量。如何得到最高年收获量,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优化模型: * 《数学建模》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院级选修课 分析:求解此问题其实就是要求,以 时间 t 为自变量的速度函数 v(t) 。 解:设自变量时间为t,质点运动的速度函数为 v=v(t)。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m:质点的质量。 F:外力为。 下面我们来求此速度函数。为了方便,记: 根据牛顿定律知: 由题意知: , 其中 k 为比例常数。 将 t =10, v=50, F=4 代入上式,有: 解得:k =20。 即: 我们知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a, 从而可得: 其中 m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