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四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阅读练习十三】 酒仙汪曾祺 算起来汪曾祺要比我大一辈。作家群中论资排辈,是以时间来划分的。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我们五十年代的老友常把汪曾祺向四十年代推,称他为老作家,他也不置可否,却总是和我们这些五十年代的人混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在粉碎“四人帮”后才活过来的。 汪曾祺虽说是江苏人,可是江苏的作家对他并不熟悉,因为他多年来都是在北京戏剧界的圈子里,直到粉碎“四人帮”后《雨花》复刊,顾尔镡当主编。有一天,叶至诚拿了一篇小说来给我们看,所谓的我们是方之、高晓声和我。小说的作者就是汪曾祺。小说的题目我记不清了,好像是《异秉》,内容有一个药店里的小学徒,爬到房顶上去晒草药等情书。我之所以至今只记得这一点,是因为我家当年的隔壁也有一个小药铺,所以看起来特别亲切,至今也印象深刻。我们三个人轮流读完作品后,都大为赞赏,认为写得太好了,如此深厚纯朴、毫不装腔作势的作品实在久违。同时也觉得奇怪,这样好的作品为什么不在北京的那几份大刊物上发表,而要寄到《雨花》来。 叶至诚说稿件已在北京的两大刊物吃了闭门羹,认为此稿不像小说也不像散文,不规范。这话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出于政治考虑的托词。我们几个人对此种说法都不以为然,便要叶至诚去说服,立即发表在《雨花》的显要位置,并且得到了普遍的赞扬和认可。从此,汪曾祺的作品就像雨后春笋,在各大刊物出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作家们的活动很多,大家劫后相逢,也欢喜聚会。有时在北京,有时在庐山,有时在无锡,有时在苏州。凡属此种场合,汪曾祺总是和我们在一起。倒不是什么其他的原因,是酒把我们浸泡在一只缸里。那时方之已经去世了,高晓声、叶至诚和我,都是无“酒”不成书。汪曾祺也有此好,再加上林斤澜,我们四五个人如果碰在一起的话,那就热闹了。一进餐厅首先看桌上有没有酒,没有酒的话就得有一个人破费。如果有,几个人便坐在一起,把自己桌上的酒喝完,还要到邻桌上去搜寻剩余物资,直喝得服务员站在桌子旁边等扫地。有时候我们也会找个地方另聚,这可来劲了,一喝就是半天。我们喝酒从不劝酒,也不干杯,酒瓶放在桌上,谁喝谁倒。有时候为了不妨碍餐厅服务员的工作,我们便把酒带回房间,一直喝到晚上一两点。喝酒总是要谈话的,那种谈话如果有什么记录的话,真是毫无意义,不谈文学,不谈政治,谈的尽是些捞鱼摸虾的事。我们都是在江河湖泊的水边长大的,一谈起鱼和水,就争着发言,谈到后来酒也多了,话也多了,土话和乡音就都出来了,汪曾祺听不懂高晓声的武进话,谁也听不懂林斤澜的温州话,好在谁也不想听懂谁的话。此种谈话只是各人的一种抒发,一种对生活的复述和回忆。其实,此种复述可能已经不是原样了,已经加以美化了,说不定哪一会会写到小说里。 汪曾祺和高晓声喝起酒来可以说真的是陶然忘机,把什么都忘了。那一年在上海召开世界汉学家会议,他们二人和林斤澜在常州喝酒,喝得把开会的事情忘了,或者说并不是忘了,而是有人约他们到江阴或是什么地方去吃鱼、喝酒,他们就去了,会也不开了。说起来这个会议还是很重要的,世界上著名的汉学家都来了,因为名额的限制,中国作家参加的不多。大会秘书处到处打电话找他们,找不到便来问我,我一听是他们三人在一起,就知道不妙,叫秘书处不必费心了,听之任之吧。果然,到了会议的第二天,高晓声打电报来,说是乘某某次列车到上海,要人接站。秘书处派人去,那人到车站一看,坏了,电报上的车次是开往南京的,不是到上海的。大家无可奈何,也只能随他去。想不到隔了几个小时,他们弄了一辆破旧的上海牌汽车,摇摇摆摆地开上小山坡来了,问他们怎么回事,只是说把火车的车次记错了,喝酒的事只字不提。 汪曾祺不仅嗜酒,而且懂菜,他是一个真正的美食家,因为他除了会吃之外还会做,据说他很能做几样拿手的菜。我没有吃过,邓友梅几次想吃也没有吃到。约好某日他请邓友梅吃饭,到时又电话通知,说是不行,今天什么原料没有买到,改日。到时又电话通知,还是某菜或是什么辅料没有买到。邓友梅要求马虎点算了,汪曾祺却说不行,在烹调学中原料是第一。终于有一天,约好了时间没有变,邓友梅早早地赶到。汪曾祺不在家,说是到菜场买菜去了。可是等到快吃饭时却不见他回来,家里的人也急了,便到菜市场去找。一看,他老人家正在一个小酒店里喝得起劲,说是该买的菜还是没有买到,不如先喝点吧,一喝又把请客的事儿忘了。邓友梅空欢喜了一场,还是没有吃到。看来,想吃酒仙的菜是不容易的。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久违( )闭门羹( )嗜酒( )起劲( ) 2.作者认为其深厚纯朴、毫不装腔作势,读起来很亲切。北京的刊物认为此稿不像小说也不像散文,不规范,也可能是出于政治考虑的托词。对于汪曾祺的《异秉》,作者和北京的几家刊物分别是怎样的看法? 3.“凡属此种场合,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