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思品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防患于未然.pptVIP

人教思品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防患于未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思品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防患于未然

* * * * * * * * * * * * * * * 一、认清犯罪危害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等。 不注意自身的修养,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制观念淡漠,知错不改 提高道德水平可避免违法犯罪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上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遵守法律就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 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1、二者相互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许多法律的义务,同时就是道德的的要求,法律所鼓励的也是道德所倡导和赞扬的。 2、法律体现并维护道德,道德补充着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护法。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打牌时与同学发生矛盾,遂陆续杀死四名同学。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也给自己、家人带来了恶果。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发现4名大学生被杀死在宿舍内,当地公安机关经工作,认定作案人系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公安部于2月24日发出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号召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查缉马加爵。 3月15日晚,经群众举报,公安部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被公安干警抓获。 2004年3月16日凌晨,公安部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中)被押进审讯室。 经初步审查,马加爵交代了因与4名被害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于2月13日至15日先后将4名同学杀害的犯罪过程。 这是马加爵在数名警察的押解下从飞机后机舱门走出。随后他将被送往昆明市第一看守所。 3月16日,马 加爵在三亚看 守所里面对前 来采访的记者 痛哭流涕。 阅读思考98页 从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等 方面,分析小迪犯罪所造成危害。 1、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社会安定。 2、影响了家庭生活,给亲人带来痛苦。 3、其行为构成犯罪,受到刑罚处罚,自毁前程。 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但是,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犯罪行为人的心里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如果有道德、法律的约束,就会理智的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就会胡作非为,既害了他人又害自己。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加强自我防范 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 ,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思考练习99页 1、你如何看待小张的行为? 其行为迷途知返、知错就改。应当鼓励。 2、他的转变给我们哪些启示? 做一个合格的有道德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是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意义:本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本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其他监护人、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的哪些不良行为? 本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剖析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探讨避免或矫治的有效方法。 探究园地 不良行为 对他人危害 对行为人危害 对家庭危害 对社会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侵害生命健康 违法犯罪 影响正常生活 扰乱公共秩序 可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易成为被告人 令父母担忧 易导致违法犯罪 可能伤害他人 可能被人伤害 令父母担忧 令父母担忧 易导致违法犯罪 毒害身心健康 诱导违法犯罪 影响身心健康 构成违法犯罪 败坏社会风气 影响社会安定 结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文档评论(0)

shenl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