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增分突破四艺术技巧鉴赏之规范范例.ppt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增分突破四艺术技巧鉴赏之规范范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增分突破四 艺术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 【考点解读】 对古诗艺术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难点。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所用的艺术技巧。对艺术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艺术技巧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网络,其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1.(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某种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应从主观(诗人自己)和客观(他人及环境)两方面分析,要密切结合文本找到对应的信息点,然后逐条概括列举。由题目“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可知朋友乔迁之喜令作者开颜;由山水、碧松、红药等美丽的景致可知诗人开颜是因为朋友新居环境的优美;由尾联可知主人的品味和诗人志同道合,这也是令诗人开颜的原因。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赏析写景艺术”涉及较广,通常有景物对象、景物层次、景物状态、景情关系等方面。解答时既要指出艺术手法,还要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突出表达效果。颔联、颈联写景时罗列了一系列意象,景致随着作者观察点的变换而变化,很有层次感;“疏种碧松”“多栽红药”是实写,“通月朗”“待春还”则是虚写,虚实结合,其间也寓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3)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表达了作者对新居的赞美和羡慕向往,也表现出作者与新居主人有着相同的爱好,而“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一联则满含恭维之意。 答案 (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2.(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郞。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的能力。回答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可结合诗歌中描写雨后景象的诗句逐一筛选、提炼、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说明怎样具体运用的,最后赏析收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解答本题,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入手,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并结合词句加以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情感的能力。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品读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切忌空洞,要写出因什么而产生或寄予的感情。 答案 (1)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我们不难发现这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就可以了。 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①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 杜 牧 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②。 死绥③却是古来有,骁将自惊今日无。 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 谁知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