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敦煌艺术巡览
??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其实以“千佛洞”来指专称莫高窟,有些不甚切当,因为“千佛洞”是个通名,一切刻有佛像的崖洞都可以使用该名,如山西大同的云岗、河南洛阳龙门、新疆的吐鲁番和鄯善、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等都有“千佛洞”之名。敦煌莫高窟之所以能独享该名,是因为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中以“千佛洞”来称呼敦煌莫高窟之故。
?? 莫高窟的洞窟分布在大泉河(古称宕泉)西面、鸣沙山最东麓的断崖面上,崖面南北长 1500 米,高10~40米 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南区1000米 ,北500 米 。南区有492个洞窟,二至四层不等。由于山体是卵石和沙土混合物,各处硬度不一,无法雕刻,因而洞内佛教造像为敷彩泥塑,窟顶及四壁均以泥皮装裹,上施彩绘为壁画。加上洞窟本身,形成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石窟艺术。有壁画和塑像者,基本上都在南区。北区正式编号243窟,仅有个别洞窟存有壁画。
?? 整个莫高窟,保存有公元四至十四世纪1000年间的25000平方米 的壁画,2400多身彩塑和5座木构窟檐,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从载体来看,莫高窟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建筑艺术和书画艺术。其中建筑艺术有:石窟建筑艺术、石窟壁画艺术和石窟雕塑艺术。书画艺术主要指藏经洞遗书中的绢纸类艺术品。第一类艺术品除华尔纳抢劫品外,绝大多数至今依然保留在敦煌。第二类则大量分散世界各地。在广袤的河西大地,除莫高窟外,在祁连山北麓还有丰富的石窟艺术,具有和莫高窟同样重要的艺术价值。下面分石窟形制、壁画艺术、雕塑艺术和藏经洞艺术品(前四项以莫高窟为主)、祁连山脉北麓石窟群等五个方面予以介绍。
?? ?
第一节 敦煌石窟形制
?? 石窟形制指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关于敦煌石窟的形制及其造型,在相关传世文献及考古文献没有留下可资利用的直接说明,仅仅有如“大像窟”、“涅槃窟”之类以外形特征而命名的记载。今人研究莫高窟的洞窟形制同样采用了这一做法。其分类大致如下:
?? 一、中心塔柱窟
?? 中心塔柱窟又称中心方柱窟、中心柱窟、塔庙窟。因窟之后半部有立地撑顶的柱子(其中有些柱为塔形)而得名。主要出现于北魏、西魏、北周时期。中心柱窟源于印度的支提窟,该窟型盛行于公元一至七世纪的印度,经过新疆传入敦煌及北方中原地区,新疆地区的克孜尔石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敦煌中心塔柱窟的出现除受印度、新疆造窟形式影响外,还与当时佛教徒修行时绕窟巡礼、坐禅观像的习俗有密切关系。莫高窟现存中心塔柱窟有二十八个,其中北魏十一个(第 254、263、257、251、260、265、435、437、248、431、246 窟)、西魏两个(第288、432窟)、北周三个(第428、442、290窟)、隋代四个(第302、303、427、292 窟)、唐至元代八个(第448、332、39、44、9、14、22、95 窟)。其典型者如北魏第254、第248窟,北周第428窟等。
?? 倒塔窟是中心柱窟之异型形式。中央开凿一连顶的须弥山中心柱,柱座上小下大,山作上大下小之倒圆锥形,所以又称须弥山形中心柱窟。平面为方形,中心柱下部为方坛,中心柱上部呈倒塔形直通窟顶,塔刹四龙环绕,以象征须弥山,窟顶前部为人字披,后部为平棋。莫高窟隋代第302、303窟属于此类。
?? 塔庙窟的宗教意义是为了“入塔观像”,随着宗教的逐渐世俗化,宗教礼仪逐渐简化,塔庙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乃至逐渐衰落直至消失。应该说,中心塔柱窟的出现具有宗教学与地域性上的双重原因:一是原始印度宗教礼仪中绕塔礼拜的习俗,二是汉地寺院以塔为标志的习俗。应该说,中心塔柱石窟是一个在洞内的寺院,是石窟艺术逐渐汉化的产物。
?? 二、覆斗顶形窟
?? 覆斗顶形窟又称倒斗形窟。窟顶中心有方形深凹藻井,四面呈斜坡状,形状如倒斗,故名。覆斗顶也很象中国传统房屋布局中的布“帐”。这种形制在印度以及新疆地区很少见到,一般认为是受汉地墓葬形式影响而致。窟形平面成方形,窟内多正面(西壁)开龛(也有少数为南、西、北三壁各开一龛、或无龛),空间开敞,光线充足,适应于聚集佛徒讲经和礼拜活动。此类窟形在整个莫高窟的洞窟中属于中小型,但保存数量最多,是敦煌石窟的主要形式。各时代均有,最早出现于北凉时期,西魏时已经非常成熟,隋唐两代较集中。是从十六国晚期至元代唯一不断出现的窟形。典型洞窟有西魏第 249 窟,北周第 296 窟,隋代第420窟,初唐第220、323窟,盛唐第328、45窟及中晚唐第159、156 窟等。
?? 三、殿堂窟
?? 殿堂窟又称中心佛坛窟、佛殿窟。为五代、宋时期的代表窟。平面方形,覆斗顶。窟顶四角常常有稍凹进之弧面,画四大天王。基本形式与覆斗顶形窟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将西壁的佛龛变为中心佛坛,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英语全学期课时作业练习题.doc VIP
- 电气控制与PLC教案.pdf VIP
- NBT20277-2014 A240(S32101)双相不锈钢焊接规范.pdf VIP
- 2025秋人教版(PEP)(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docx VIP
- 初一英语文化课件.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监理大纲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第一单元 第1课《可爱的我们》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pdf
- 2025云南省中职职教高考职业技能考烹饪类专业理论测试模拟05.doc VIP
- 客服人员心态与沟通技巧培训PPT.pptx VIP
- 农村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