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論韓愈贈僧徒詩
李建崑
韓愈一生以繼承孔孟,攘斥佛老為職志,在「匡救政俗之弊害,申明夷夏之大
防『方面,確有其不可磨滅之功績,此為研究唐代文化史者所共知。但是,前賢在
肯定韓愈闢佛的積極意義外,也對韓愈和僧徒道士交往頻繁不甚理解,由此引發不
少質疑和討論。韓愈全集之中贈詩僧徒者十人,分別是:澄觀、惠師、盈上人、僧
約、文暢、無本、廣宣、穎師、秀師;贈文者四輩,分別是:高閑、文暢、令縱、
大顛。佛教對韓愈之影響,前節雖曾提出一些討論,但是韓愈與僧徒之往來唱酬,
究竟是別有所取,或如前人所謂的「存心戲侮」,仍有若干研議之餘地。以下擬以
韓愈酬贈僧徒或與僧徒相涉諸詩為範圍,摭拾舊說,略作審辨,並藉此考察當時之
僧徒與韓愈詩之關聯。
一.前人對韓愈接觸僧徒之批評
由於韓愈一生文章,從未正面針對佛理加以論辯或指斥,因此歷來對於韓愈是
否知曉佛理之問題,有正反兩種對立之看法。最早柳宗元在〈送僧浩初序〉提出反
面之意見:
儒者韓退之與余善,嘗病余嗜浮屠言,?余與浮圖遊。近李生礎自東都來,
退之又寓書罪余,且曰:「見送元生序,不斥浮圖。」浮圖誠有不可斥者,
往往與《易》、《論語》合,誠樂之,其於性情奭然,不與孔子異道。退之
所罪者跡也。...退之忿其外遺其中,是知石而不知?玉也。(註一)
此後宋人大都譏笑韓愈不知佛,宋僧契嵩《鐔津文集》更沿襲柳宗元之觀點,以龐
大之篇幅非議韓愈,其基本的論據即韓愈不知佛。當然也有少數獨持異見的人,如
宋.司馬光之〈書心經後贈紹鑑〉便對韓愈是否通曉佛理題出正面之看法:
世稱韓文公不喜佛常排之。余觀其〈與孟尚書書〉論大顛云:「能以理自勝
,不為事物侵亂。」乃知文公於書無所不觀,蓋嘗遍觀佛書,取其精粹而排
其糟粕耳。不然,何以知「不為事物侵亂」,為學佛所先耶﹖今之學佛者自
言得佛心、作佛事,然曾不免侵亂於事物。則其人果何如哉﹖(註二)
此外宋.馬永卿《嬾真子》卷二亦云:
僕友王彥法善談名理,嘗謂世人但知韓退之不好佛,反不知此老深明此意。
觀其〈送高閑上人序〉云:「今閑師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膠,是其為心,
必泊然無所起;其於世,必淡然無所嗜。泊與淡相遭,頹隳委靡潰敗不可收
拾。」觀此言語,乃深得歷代祖師向上休歇一路。其所見處,大勝裴休,且
休嘗為《圓覺經.序》,考其造詣,不及退之遠甚。(註三)
韓愈知佛不知佛,論者長期紛爭,未能取得共識。蘇文擢先生曾就天台、華嚴、纏
宗三方面僧徒與韓愈師友弟子之接觸關係,推斷韓愈:「對佛『忿其外』而並不『
遺其內』,『知石』,同時也是『知韞玉』的。」(註四)對於韓愈闢佛而仍與僧
徒往來接觸,前人之評騭也就有數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認為韓愈踐道不純,流入
異端而不自知。如宋.陳善《捫蝨新話》卷一云:
韓退之謂荀、揚為未純,以余觀之,愈亦恐未純。蓋有流入異端而不自知者
。愈之〈原性〉以為喜怒哀樂皆出於情而非性,則流入佛老矣。〈原人〉曰:
「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則流入墨氏矣。〈原道〉非莊周之剖斗折衡
,而著論排三器,則與莊周何異﹖此則愈未純也。可知愈闢佛老而事大顛,
不信方士而服硫磺,未足多怪。(註五)
陳善由此懷疑韓愈之學術立場與人格操持,當然是不公平的批評。況且〈原性〉、
〈原人〉、〈原道〉、〈三器論〉諸文能否以陳善這種偏頗之角度來闡釋,實在大
成問題。然而,與陳善之論見相似者卻頗不乏人。如元李治《敬齋古今?.逸文》
卷二云:
退之論三子云:「孟氏醇乎醇者也;荀與揚,大醇而小疵。」然即韓之言而
求韓之情,所謂荀揚之疵,亦自不免。退之生平挺特,力以周孔之學為學,
故著〈原道〉等篇,觝排異端,至以諫迎佛骨,雖獲戾一斥幾萬里而不悔,
斯亦足為大醇矣。奈何惡其為人而日與其親,又作為歌詩語言,以光大其徒
,且示己所以相愛慕之深。有是心,則有是言;言既如是,則與平生所素蓄
者,豈不大相反耶﹖(註六)
所不同的是:李治僅對韓愈既排佛又親近僧徒所造成的矛盾提出異議而已,而未對
韓愈之人格產生懷疑。但是,韓愈是否意在「光大其徒」,「示己所以相慕之深」
亦有商榷餘地。第二種類型是含混地揣摩韓愈贈詩贈文之用意。此又有正面肯定與
負面否定之別。如元.方回《桐江集》卷二〈跋僧如川詩〉云:
韓子、歐陽子,於佛不喜其說而喜其人。韓之門有惠師、靈師、令縱、高閑
、廣宣、大顛之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