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的疑难问题及其处理办法解读.ppt

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的疑难问题及其处理办法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的疑难问题及其处理办法解读

3) 吊车轨道的任意布置 a) 每条轨道的两端点可不在同一高度; b) 单条轨道吊车(另一条轨道不与柱梁3维相交); c) 两轨道可不在同一高度; d) 两轨道可不平行。 4) 荷载作用点 a)与柱自动空间3维求交; b)与梁自动空间3维求交。 5) 每个作用点产生4个荷载工况 6) 进行荷载的予组合和基本组合 7) 最多10部吊车 四、有关计算的原则 1.模拟施工和后浇计算 1)准确的模拟施工计算    程序对于模拟施工的求解方法,不采用任何近似的方法,而是真正按施工过程的状态进行模拟计算,是荷载和刚度两者都在不断变化中的求解,结果合理。 2)后浇构件的计算    在框剪结构设计中,由于核心筒剪力墙与周围柱竖向变形差异大,与两者连接的梁在计算上往往承载力不够,设计上可考虑后浇施工。可设置墙、柱、梁、板的模拟施工号实现后浇施工计算。 2.关于活荷载计算 1)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    按连续梁排序考虑11种布置情况(考虑求解速度和足够多的不利布置情况),第1跨和第11跨活载同时布置。足够多的布置工况彻底解决井字结构活荷载不利布置问题。 2)考虑墙柱基础活荷载折减 处理方法: a)在总体信息中可选择按表4.1.2 规定折减。 荷载规范4.1.2中设计墙、柱和基础时的折减系数: 1)第1(1)项应按表4.1.2 规定采用; 2)第1(2)~7 项应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 3)第8项对单向板楼盖应取0.5;  对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应取0.8 ; 4 )第9~12 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b)其他房屋类别时,每根墙柱的设计属性中可设置活荷载分项系数,缺省随总体信息1.4,如墙柱活载折减为0.9,则可设置此墙柱活荷载分项系数=1.4*0.9=1.26,通过荷载组合考虑墙柱活荷载折减。 柱的设计属性 3)考虑梁活荷载折减 荷载规范4.1.2中设计楼面梁时的折减系数: 1)第1(1)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 时,应取0.9; 2)第1(2)~7 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 时应取0.9; 3)第8 项对单向板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肋应取0.8;  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0.6;  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0.8 。 处理方法: 每条梁的设计属性中可设置活荷载分项系数,缺省随总体信息1.4,如梁活载折减为0.9,则可设置此梁活荷载分项系数=1.4*0.9=1.26,通过荷载组合考虑梁活荷载折减 。 梁的设计属性 4)工业结构设计 荷载规范附录C中,对不同的工业建筑结构提供了不同的活载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总体信息和构件的属性中可设置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满足工业结构设计的需要。 柱和梁的设计属性 3.多塔错层结构计算 1)准确计算风荷载; 2)两塔顶可有不同的小楼; 3)两塔楼层可不等高; 4)刚度比、周期比,刚重比和位移比等可按塔输出; 5)施工图可按AB塔输出。 4.上部结构与地下室联合分析及地下室设计 1)基础回填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 2)地下室部分无风荷载作用; 3)结构主体高度扣除了带侧约束地下室部分和小塔楼部分; 4)内力调整时带侧约束地下室的上一层为底层; 5)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判定时,带侧约束地下室的上一层为首层; 6)带侧约束地下室柱长度系数自动计算为1.0。 5.连梁的计算和设计 1)连梁自动判定条件:两端为剪力墙,至少一端墙轴线方向与梁相同(程序判断小于25度)且跨高比小于等于5; 2)被虚柱打断的连梁能自动判定; 3)超出自动判定的范围时,请修改梁属性中的设计类型,可指定连梁或去掉连梁指定; 4)连梁的混凝土等级随各层信息时,连梁随墙的各层信息,连梁抗震等级随总信息时,随墙的总信息; 5)当考虑连梁刚度折减时,只在地震分析中考虑,不能在静力和风荷载分析中折减连梁刚度,静力和风荷作用下连梁是不能开裂和破坏的,所以地震分析与静力或风分析的刚度是不同的,若不考虑这一点,墙内力计算结果偏小,框架结果偏大。 6.梁刚度增大 1)不是连梁; 2)梁高和宽小于800mm; 3)相邻板的计算单元类型刚性板或膜单元,不是壳单元、板单元或三维元; 4)当同总信息时,两边有板时,梁刚度乘以总信息中的梁刚度增大系数,一边有板时,梁刚度乘以(1.0+总信息中的梁刚度增大系数/2),两边无板时,梁刚度不放大; 5)在梁的设计属性中可设置梁刚度增大系数。 7.梁的计算长度 梁的截面计算时跨高比计算中的梁长计算: 1)当梁被分成两段时,应按实际梁长计算跨高比; 2)自动计算梁的计算长度:按梁重力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和所搭墙柱两条件判断计算长度。 8.柱的计算长度 1)计算长度=柱长

文档评论(0)

33ggoup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