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细菌性败血症和出血病的区别.docVIP

【2017年整理】细菌性败血症和出血病的区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细菌性败血症和出血病的区别

细菌性败血症   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该病的研究报道不少,提出的病原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菌等病原菌,此病的名称也较多,有叫溶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的。也有叫出血性腹水病、出血性疾病、出血病的,由于以前病因未查明,在1990年暂时统一用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这一名称。目前基本查明该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故有些学者建议称该病为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简称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体] 迄今报道的病原菌有多种,但报道最多的是嗜水气单胞菌。   孙其焕等(1991)报道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病原菌是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徐伯亥(1991)报道,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在3-4月份,鲢鳙鱼的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是鲁克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ruckeri),5月底以后整个高温季节为气单胞菌和弧菌。汪开毓等(1992)报道,鲤鱼的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   这种嗜水气单胞菌呈杆状,两端钝圆,中轴端直,0.5-0.9×1.0-2.0微米,单个散在或两两相连,能运动,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少数染色不均,呈两极染色。琼脂平板上,菌落圆形,培养24小时,直径0.9-1.5毫米,48小时增至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微凸,边缘整齐,不产生色素。R-S选择培养基上呈黄色圆形菌落,在假单胞菌分离培养基上不生长,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阳性,2,3-丁二醇脱氢酶测定阳性。   据陆承平(1991)报道,此种病原菌能产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毒性及细胞毒性;将该毒素注射小白鼠和鲫鱼均有强烈的致死性。   [流行情况] 本病曾在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国内个别养殖场(如北京、浙江、江苏)有所发生,但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1986年10月又在上海市崇明县个别养鱼场的一足龄半异育银鲫发生大批死亡,其特征是病鲫充血、腹部膨大,有大量腹水,并发生溶血,故当时称为银鲫溶血性腹水病。接着于1987年在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流行,至1991年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川、陕西、山西、云南、内蒙古、山东、辽宁、吉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流行。危害的对象主要是白鲫、普通鲫、异育银鲫、团头鲂、鲢、鳙、鲤、鲮及少量草、青鱼等。从夏花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以2龄成鱼为主,且不仅是精养池塘发病,网箱、网拦、水库养鱼等也都发生。发病严重的养鱼场发病率高达100%,重病鱼池死亡率高达95%以上。流行时间为3-11月份,高峰期常为5-9月,10月份后病情有所缓和。水温9-36℃均有流行,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为严重。   此病广泛流行,危害严重,经调查认为主要是由于:   (1)近年来放养密度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大幅度提高,但鱼病的预防工作未能同步加强,相反有的地方还把50年代以来总结出来的一套防病经验丢了。如鱼池多年来既不整塘,也不消毒,池底淤泥堆积很厚,病原体得以大量滋生;甚至上午将鱼捕起,下午就放入鱼种,入池鱼种不进行消毒,认为进行防病工作是多余的。   (2)饲养管理不良,鱼池水质老化、恶化,溶氧低,有害物质积累,鱼整天生活在不良的水环境中,导致抵抗力下降。   (3)长期以来近亲繁殖,体质下降。   (4)由配合饲料取代天然饲料,投喂不合理,什么便宜就吃什么,甚至霉烂变质的也投喂,常造成营养不全面,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肝脏受到损伤,鳃盖及肋骨变形,抗病力低下。   (5)现在各种水体都在养鱼,渔民仍缺乏防病知识,病鱼到处扔丢,发病后将池水向外排,因此,天然水域中的病原体也日益增多,以致暴发鱼病。   [症状及病理变化] 早期急性感染时,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此时肠内尚有少量食物。严重时鱼体表严重充血,以至出血,眼眶周围也充血,尤以鲢、鳙为甚,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鳃、肝、肾的颜色均较淡,且呈花斑状,病鱼严重贫血;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肿大,肠系膜、腹膜及肠壁充血,肠内没有食物,而有很多粘液,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体,肠被胀大,有的病鱼鳞片竖起,肌肉充血,鳔壁充血,鳃丝末端腐烂。有的病鱼有时突然发生死亡,眼观上看不出明显症状,这是由于这些鱼的体质弱,病原菌侵入的数量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病例。病情严重的鱼厌食或不吃食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