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锦草黄酮的提取及其药敏实验 地锦草 (Humifuse Euphorbaia Herb ) 别名血见悉、红丝草、奶疳草、奶浆 草。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地棉Euphorbia humifusa Willd.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一年生葡萄草本,有白色乳汁。茎纤细,近基部分枝,带紫红色,无毛。叶对生,长圆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齿,绿色或带红色,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种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蜡粉。花期7~10月,果实7月后渐次成熟。 生于平原荒地、路边、田间。除广东、广西外,全国各地均产。 采制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一、实验原理 (一)地锦草黄酮的提取 黄酮是地锦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三环苯基苯并吡喃结 构的呈色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均可溶于乙醇,而超声波的超 声空化作用对细胞膜的破坏有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释放与溶 出,超声波使提取液不断振荡,有助于溶质的扩散,提高了有 效成份的提取率以及原料的利用率。本实验将传统的回流提取 法结合超声波法提取地锦草黄酮。 (二)地锦草黄酮的纯化 利用D-101大孔树脂的吸附与筛选原理,经一定的溶剂洗脱不 同分子量的化合物,从而得到分离纯化,得到总黄酮。 二、实验目的 (一)掌握提取地锦草黄酮的方法; (二)掌握药敏实验的基本步骤。 三、实验用仪器及材料 实验仪器及设备 旋转蒸发仪、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恒温培 养箱、超净工作台、超声波细胞粉碎仪、冷冻 干燥机、圆底烧瓶、平皿、漏斗、烧杯等。 实验对象及材料 地锦草干燥粉末、80%乙醇、D-101大孔吸附树 脂、牛肉浸膏、蛋白胨、琼脂、氯化钠等。 四、实验方法 (一)地锦草黄酮的提取 1.1粗提物的提取 准确称取地锦草干燥粉末20g,80%的乙醇200ml超声25min,转移至500ml的圆底烧瓶,60℃加热回流2h,共回流2次,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滤液,浓缩后加少量纯净水,于烧杯中静置过夜,离心除杂,取上清液。 四、实验方法 1.2 粗提物的纯化 将预处理的D-101大孔吸附树脂湿法装柱,先用95%的乙醇洗脱,再用蒸馏水洗脱,直至洗脱液无乙醇气味。取20ml粗提液,以2BV/h流速上柱,上柱完毕后静置吸附30min,吸附后先用蒸馏水洗脱,洗脱液弃去,然后用75%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地锦草总黄酮浸膏,浸膏冷冻干燥,称重。 四、实验方法 (二)地锦草黄酮的定性鉴定 四、实验方法 (三)供试菌液的制备 所用菌株使用前将保存菌种先接种平板,于 37℃培养24h后,挑选典型菌落接种于肉汤培养 基中,再经37℃肉汤培养基培养18h后,以平板 计数法测定其生长浊度,然后将菌液稀释至105 —106个菌/ml备用。 四、实验方法 (四)抑菌效果的测定 采用纸片法。将直径为6mm的灭菌滤纸片浸泡 2h。干燥后用紫外线照射灭菌10-15min。用灭 菌镊子将纸片放在含菌平板上,把每个处理过 的培养皿放到37℃培养箱中培养。24h后用游标 卡尺测定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并以此判断地锦 草黄酮溶液对供试菌的抑制效果。 抑菌效果判断标准为:D<8mm为不敏感, 8mm<D≤13mm为低度敏感,13mm<D≤19mm为中 度敏感,D>19mm为高度敏感。 五、实验结果记录 表(一)黄酮定性检测结果 六、思考题 黄酮的主要药理作用是什么?有何临床应 用? 黄酮的提取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 * 图 1 地锦草植株形态 可能存在黄酮类化合物 黄色斑点 氨熏试验 可能存在黄酮类化合物 溶液变黄 与碱反应 可能存在黄酮类化合物 黄色斑点 三氯化铝反应 可能存在黄酮类化合物 红色沉淀 铅盐沉淀反应 可能存在黄酮类化合物 溶液变桃红色 盐酸-镁粉反应 结果 现象 反应类型 氨熏试验 与碱反应 三氯化铝反应 铅盐沉淀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 结果 反应 实验项目 ? ? ? ? 大肠杆菌 沙门氏杆菌 金葡菌 地锦草黄酮 磺氨嘧啶钠(10% ) 链霉素 (1.0万u/ml) 青霉素 (1.6万u/ml) 细菌 实验结果记录:抑菌直径(mm)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药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