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文两篇_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短文两篇(2课时) 《教与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两篇文章都擅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蝉和贝壳这样小的东西都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寓意。 2.借鉴文章“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 【难点】 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流程 导语-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文章研习-作业-效果测评 激发兴趣-开阔视野-自我学习—提升能力-巩固所学-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虞世南《蝉》,让学生读一读,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想一想,看怎么理解。(多媒体展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引导学生理解明确诗歌的意思。 ●蝉由于栖息在高高的梧桐树上,它的叫声自然能传得很远很远,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这一独特的感受揭示了一个真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蝉有关的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并解释(多媒体显示) 收敛 聒 宽恕 2.引导学生了解关于作者的知识。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效果测评 1.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蝉( )( )敛( )( )恕( )( )微( )( ) 禅( )( )剑( )( )怒( )( )徽( )( ) 【答案】 chán蝉鸣chán 禅师 liǎn 收敛 jiàn 刀剑 shù 宽恕 nù 愤怒 wēi 微笑 huī 国徽 点拨:注意字形的区别掌握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及注音表示。 2. 根据下列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成语或短语。 ①收拢,合拢。 ( ) ②持续嘈杂,是人厌烦。 ( ) ③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 ) 【答案】 ①收敛 ②聒聒 ③卑微 点拨:注意重点词语意义的把握。 四、整体把握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课文“一抑一扬”的手法(多媒体显示)。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2.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多媒体显示)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3.让学生读读课文的结尾,体会本文结尾的妙处。(多媒体显示) ●重点在写作方法和表达两方面品析。作者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了现在的原谅,形成了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本文言有尽而意无穷,文虽短而理深厚。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讨论总结。(多媒体显示) ●稳重开始写到蝉的聒噪声,又写到它的微小和病弱,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在作者眼中便得令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