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口 儿歌.pptVIP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儿歌 第一节 儿歌概说 一、儿歌的概念和功能 儿歌是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的顺口易懂的短小诗歌。它是婴幼儿接触最早、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在婴幼儿文学领域中,儿歌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婴幼儿专用的精神食粮”,是最具“人之初文学”意义的文体。 二、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古代,儿歌一般被称作“童谣”。这种“童谣”,是指民间儿童念唱的歌谣。文献中对“童谣”也还有种种别的称谓,如“童子歌”、“孺子歌”、“婴儿谣”、等等。 我国古代的“童谣”中,大部分是各个历史时代出现的、反映当时政治变动的“时政歌”。 时政歌 “阿房,阿房,亡始皇”——秦末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后汉书》 “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来了不纳捐”——明末 “儿歌”起源与发展 杨慎 ——童谣 “出自胸臆,不由人教” 。 吕坤:“儿之有知而能言也,皆有歌谣以遂许其乐。”他在16世纪末编辑成《演小儿语》,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专集。 清代,郑旭旦称儿歌犹如“天籁”。19世纪中叶郑旭旦所编的《天籁集》和悟痴生所编的《广天籁集》都是优秀的儿歌集。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1918年,《歌谣》周刊 。 《天籁集》 清代郑旭旦辑编。成书于康熙初年。书中收吴越儿歌48首,尤以杭州地区居多。作品分两类。 一类反映儿童生活和儿童心理情趣。这类歌既有成人创作,也有儿童随口编唱的。有的用于游戏,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的重在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如“一颗星,挂油瓶;油瓶漏,炒黑豆”。 另一类作品以成人社会生活为题材。如表现家庭矛盾、社会生活的艰辛、儿女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等。其中关于妇女生活的最为多见。这类歌,多半是奶奶、妈妈或其他成人在向儿童教唱时,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儿歌的主要特点(教材18页) 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音韵和谐,好记易诵 四、儿歌的分类 (一)民间流传的儿歌 民间儿歌并不是指与政治紧密联系的“时政歌”,而是指颇有趣味的、适合儿童口头传唱的儿歌。民间儿歌有如下特点: 1、多样性 2、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3、大胆的谐趣——民间儿歌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 1、多样性 (1)表现儿童游戏 《抽中指》(四川儿歌): 抽中指,抽得着?抽着了,剥豆角。豌豆角,胡豆角,随你抽来随你剥,一剥剥个光壳壳。 (2)表现民间生活 小狗叫,谁来到?开门看,是姥姥。姥姥笑,把茶倒。茶冷,买饼;饼香,买糖;糖甜,买面;买了面来擀面汤,姥姥一顿吃个光。 表现民间生活儿歌2 《大年初一扭一扭》: 老太太,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儿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儿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表现时序 《田家四季歌》: 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麦苗儿秀了,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耕作忙,归来带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黄,身上虽辛苦,心里却安康。 冬季里,雪初晴,新做棉衣轻又轻,一年农事了,保暖笑盈盈。 (4)寄予长辈对幼儿的爱护 竹儿爹, 竹儿娘, 一年长成竹儿王。 你也长, 我也长, 我和竹儿长得一样长。《《 2、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狗咬哪一个?狗咬王大哥。 咋不到屋来?衣裳穿得破。 咋不缝一件?娃娃老老多。 咋不丢一个?留在冬天挤热和。 老天爷,下大雨,保佑娃娃吃白米。 白米香,白米甜,蒸个甜糕好过年。》》 3、大胆的谐趣 《大雪纷纷下》: 大雪纷纷下,柴米都涨价,乌鸦满地飞,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烟子烟》: 烟子烟,烟上天。 红罗裙,紫罗边,大姐采花边。 花边破,棱角糯。 猪打柴,狗推磨。猫猫挑起桥上过。 猪拉柴,猫儿煮饭笑死我。 (二)作家创作的儿歌 1、有明确的读者对象——幼儿 《弹钢琴》: 黑屋子,白屋子, 小手儿,敲敲门。 屋子跑出七兄弟, 1234567。 《扮老公公》 老公公,出来了。 白胡子,白眉毛, 点点头,弯弯腰, 脚一滑,摔一跤, 一摸胡子掉下了, 乐得大家哈哈笑。 ——圣野 《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 泡泡像串紫葡萄。 一颗,两颗, 六颗,七颗, 我的泡泡大又大, 呼噜噜,满天飘。 ——郑春华 2、语言、内涵、表达技巧等方面更成熟 《盖花楼》: 盖!盖! 盖花楼, 花楼低, 碰着鸡, 鸡下蛋, 碰着雁, 雁叼米, 碰着小孩就是你。 ——民间儿歌 《野牵牛》: 野牵牛,爬高楼; 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 东墙滑,拥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 躺在地上吹喇叭: 嘀哒嘀嘀哒! 嘀哒嘀嘀哒! ——作家创作儿歌 3、创作儿歌对民间儿歌的借鉴 (1)吸取了民间儿歌诙谐、风趣的趣味性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