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二语文暑假作业4《必修三、四、五》Word版含解析.docVIP

新课标高二语文暑假作业4《必修三、四、五》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标高二语文暑假作业4《必修三、四、五》Word版含解析

新课标2016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4必修三、四、五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2.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 ) ①然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③其孰能讥之乎 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吾其还也 ⑧距其院东五里 A.①②④⑥⑧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⑥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B.C.D.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的一项是7.下列中加点一项是( A.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吾知公长者 D.汉军皆披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不见①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②,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③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②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有人认为他叛逆之罪该杀。③匡山:四川彰明(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 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中李白的形象。 明胡应麟《诗薮》评此诗“通篇一字不连带景物而雄峭沈著”,那作者是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的呢?请结合全诗赏析。 帽子 周波 进了办公室门的东沙突然看见桌上放着一顶草帽,一股无名之火猛地窜上来。他把主任叫来,责问道:这顶草帽怎么回事?主任不知情,开始自我检讨:昨天我失职,没备好足够的雨具,让镇长受凉了。镇长平时到下面检查工作多,有了草帽就有备无患。刚才气象预报说,台风刚过去,最近几天阳光会很强烈,天气也会比较热,镇长得防暑。东沙愠怒地说:这种事不要考虑,拿去,大男人还怕这个?你难道不知道我从来不戴帽子的,要戴你们去戴! 晚上,东沙一脸疲倦地回到家。他对如晶说:放心吧,我没有感冒,你男人坚强得很。如晶说:你的形象够狠的,不过,有时候当镇长还真需要这样一个光环。东沙愣愣地看了看老婆:这也算树立了一个光辉形象?可我觉得有些灰头土脸的。 东沙说起一桩事。还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回调皮地用篮球砸破了邻居家的窗户。那会儿正是冬天,屋外面贼冷贼冷,东沙戴着一顶厚厚的皮军帽。邻居到他爹那儿告状,他爹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将他的皮军帽给拽了下来。东沙当时一动不动,他只感到头上一下子冷了。当晚,东沙就发起了高烧,他奶奶哭哭啼啼地一边咒骂他爹,一边给东沙叫魂。 如晶很惊讶地说:你从来没告诉过我这件事,一顶帽子居然把你搞成这样子,以后我冷不丁撞你一下,你不会被吓死吧,灵魂还在吧?东沙笑着说:在的,不在的话怎么和你生活在一起啊。如晶扑哧一笑,说:小时候的一件事,有时会留下可笑的阴影,怪不得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一切你都很忌讳,上回我买了帽子叫你看你也没看。东沙说:还是不说帽子的事了,我爹现在还很内疚呢。如晶说:这事太小,单位里又不能讲,讲了人家也不会相信。再说,你现在的形象已树立,可不能颠覆掉了。如晶接着问丈夫:那你以后还会戴帽子吗?东沙说:不知道。(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东沙一直都不肯戴帽子,主要源于儿时一件和帽子有关的不愉快小事。文章是在告诫我们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否则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行为。 B.本文构思精巧,在小说的开头就说东沙不戴帽子,明显与众不同,直到结尾部分才交代他不肯戴帽子的原因,解开了读者心里的谜团,照应了开头。 C.东沙是一个政府基层干部,虽然不“高大全”,但真实可感。小说讽刺了社会上人们对于官员行为过度解读、人为拔高的不正常现象。 D.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情节曲折生动、起伏跌宕,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成功塑造了东沙这个基层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