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与养牛,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致富故事.docVIP

植树与养牛,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致富故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树与养牛,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致富故事

植树与养牛,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致富故事 植树与养牛:北京女子内蒙古拓荒   核心提示: 在内蒙古戈壁滩上,7500亩沙荒地能生产出什么?经过7年的努力,它可以养育400多头奶牛,20万棵树,实现自身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这个农场的建设者,两个来自北京的大学毕业生,正在调整着他们的初衷和梦想。   记者第一次见到许文丽,是2007年11月底在北京一家酒店的大堂。她与两个朋友一起,与一个匈牙利客商洽谈项目。她梳着精神的短发,一身深紫色套装,面对一份英文的现金流量表和商业计划书,用英语与对方从容交流。   第二次见到许文丽,是一个月后在内蒙古通辽火车站。严寒中,她开着一辆风尘仆仆的切诺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和大皮靴,在车站接上我,便直奔农机公司,给农场拖拉机买配件,给农场变压器买专用油。   北大荒的“王国”   从内蒙古通辽市出发,向北沿304国道行进约90公里,就是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镇。   公路两边望不到边的土地,冬天枝叶落尽。随着生态的退化,内蒙古草原出现大量荒原,当地人称之为“坨地”。仅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约1/3的地只生产沙砾和杂草。   “你当年怎么会到这里来?”我问道。   “2000年,通辽市招商局带我们来这里考察投资。从日照、积温、降水量和土壤地貌等来看,这里的土地,远远没有转化成生产力。   我妈听说我要来内蒙古开农场,急得一晚上嘴边起了一圈水泡。第二天跟我来看这片地,说,土地是带不走的,如果你要在这里经营,就必须留下来。等这块地有价值了,你也老了。   我原来想,这就是我后半生的事业。当年沙荒地承租金,每亩每年只有5~20元。我的计划是第一年先承包3000亩荒地,造林10万棵。每年扩建3000亩,10年可建成一个3万亩的农场,拥有100万棵杨树。   为了防风固沙,林带是按网格状规划的。网格间的空地,可种植多年生牧草,通过划区轮牧的方式养牛。我算过,3万亩的林地逐年进入采伐期,每年10万棵杨树,可以支持一个中型的木材加工厂。林间草场,可以存栏2000头大牛。”   许文丽一边开车,一边激动地回想自己当年的梦想。   “7年来,你们一共开发了多少荒地?”我问道。   “只有7500亩。我用了原计划70%的时间,只完成原计划25%的任务。照现在的情形,我们暂停了所有的扩张计划。”许文丽明确地回答着。   2001年前后,共有7家企业来这些荒地投资。如今只有满根农场存活下来,维持运转。   冬天的农场   离开304国道,驶上青灰色乡村公路。半小时后转入坑坑洼洼、没有方向的辽阔荒原。一群红白花或黑白花的牛,在树林里寻找从积雪中露出梢头的枯黄牧草。   许文丽说,农场要到了。   机器的轰鸣声渐渐从远处传来。这是农场正在铡秸秆,为牛群过冬做食物储备。   冬天的原野阴郁萧瑟,灰蒙蒙的。机器声越来越近,色彩也生动起来。路边铺着大片澄黄,那是牛群过冬的食物——25万捆秸秆。黄色尽头,是一栋亮眼的房子,红色彩钢瓦屋顶,淡黄色墙。屋檐下一口接收卫星电视的大锅。   这就是满根农场的场部。红色砖墙围起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院落,大门是雕花的铁艺栏杆,进门处对称立了一排铁杆。一到夏天,铁杆上缠绕青翠的植物,搭成绿色的拱棚。   西边,是占地50多亩的养牛场,有9排50米长的标准化牛舍和3个敞开式大牛圈。北边,是一排高大的库房和一个100多平米的饲料加工车间,库房里有两台大型拖拉机。车间和库房后面,是两个40多米长、8米宽、2.5米深的青贮壕。另外还有10个30立方米的青贮窖,里面都已储满加工好的青贮饲料。   东边是新盖好的一排房子,大约有400多平米,包括职工宿舍、餐厅和两个机加工车间。从大门向南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层层叠叠的树林。   农场家庭只有两口人,38岁的许文丽和她的丈夫朱东。许文丽短发,个子不高,但性格坚强。她负责农场的日常管理和对外联络。朱东总是戴一顶棕黑色的毛皮帽,穿深蓝色棉夹克。他是农场的兽医、电工和机械师,负责一切技术活。   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大学1988级学生。许文丽学工业经济。朱东是国际金融专业,毕业后曾在一家国有大型航运公司从事金融工作。   来通辽前,他们都只在画片上看过牛。现在,他们已成为种树和养牛的行家,衣服下摆和皮靴上,沾满农场必不可少的碎屑:黄色是秸秆碎末,棕色是牛粪渣或泥浆,白色是给小牛喂奶沾上的奶星。   气象台刚发布大风寒潮警报:三天后夜间温度将降到零下20度。农场有很多事情得准备:野外的牛群要赶回场部,牛群按怀孕、即将临产、哺乳期的母子、断奶的大牛犊、身体强弱等分成五群,分别关进牛舍,用青贮玉米、粉碎的秸秆和精饲料混合饲喂,直到明年春天冰消雪融,牧草返青。   “北京小姐”的美称   背着许文丽,工人们都称呼这个美丽的女孩为“北京小姐”。   这是7年前当地人对她

文档评论(0)

9885f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