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惟扬――初唐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docVIP

我武惟扬――初唐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武惟扬初唐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宋毅所著《那时英雄—隋唐战史》第六章。此书以时间为顺序,以战争为脉络,以人物为线索,重点描写了隋文帝统一中国到唐高宗击灭高丽、收复辽东为止的这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强盛的隋帝国两世而亡,天下英雄逐鹿中原,所谓“云雷方屯,龙战伊始,有天命焉,有豪杰焉”。这些英雄豪杰在那个时代中演出了一幕幕精月的对决,最终打造了一个辉煌的大唐帝国。国外历史学家曾惊呼“隋唐时代的一统天下无伦比,在西方,不论是6世纪时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还是9世纪时的查理曼大帝,都能重建一个如此辽阔而又强大的中央集权国。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敢于以三千人突击敌的首府、敢以数百人向十倍以上的敌人挑战敢在重重包围之下死战不退。以至于“一个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去收买他们撤兵……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 ???? 此书力图将那个伟大时代的中国人真正的精神面貌通过一场场战争反映给读者,现千年前隋唐英雄们那“男儿本自重横行”的风采,亦希望能唤醒一些我们久已遗忘的忆。】太誓曰:我武帷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 ???? —孟子·膝文公下 突厥袭来 初,关中霖潦,晌道绝,军次幽州,可汗万骑奄至,阵五龙坂,以数百骑挑战,举军失色。秦王驰百骑掠阵,大言曰:“国家于突厥无负,何为深入?我,秦王也,故来自与可汗决,若固战,我才百骑耳,徒广杀伤,无益也。” ????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上·突厥上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帝国的统一大业基本完成,一条完整的中国龙终于昂然屹立在了东亚这块土地之上。在长期的战乱摧残之下,这条伤痕累累的中国龙虽然恢复了往昔的形状,但是依旧虚弱不堪。而上天却并没有给这条满身伤痕的巨龙休养生息的时间,北方的恶狼已经对着巨龙亮出了他们锋利的撩牙。 ???? 突厥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关东与唐帝国的小打小闹,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唐朝的心脏—关中。武德七年三月丁酉公元624年4月20日),突厥人开始了潮水般的攻势。他们首先进攻原州,同年秋,再次循南北两道入侵关内道。凉州通长安北道,即乌兰关道的突厥军于七月抵原州,唐朝遣宁州刺史鹿大发兵救援,并由杨师道自灵州率兵截突厥的退路。但是,突厥军队很快就突破了唐军防线,越过弹筝峡,癸未(八月三日),进抵阴盘城(即径州潘原县,地在今甘肃平凉东厂〕。南道,即兰秦道的突厥军队也在七月庚辰(八月一日)抵达陇州(州治在今陕西陇县),东距长安仅四百余里的路程。这点距离对于拥有大量马匹的突厥人来说,仅仅需要一天就能兵临长安城下,而此时的唐帝国对于这种情况并没有充足的准备。这两年唐军东征西讨,但是关中地区却始终未遭受大的威胁,因此北面的防御设施并不完备,突厥人的南下攻势如入无人之境。首都长安老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可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前车之鉴就在不久之前:南方的反王萧铣就是因为把首都放在前线,结果被唐军一鼓而下。这次唐朝自己也出现了这种情况,自然就会产生迁都的想法。这时候有人不失时机地献上了迁都的谏言,说突厥人之所以频频入寇是因为贪图长安的财富,如果迁都再烧掉长安的话,那么突厥人无利可图也就不会再来了。这个谏言现在看来十分荒唐,可是在当时却很是吸引人。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裴寂等人均是此意见的极力推动者。此时,唐朝的政治内斗已经处在白热化的边缘,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争位已经是手段尽出,无所不用其极。对于这个荒唐的提议,李世民自然要极力反对,两派于是在朝堂之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李世民慷慨陈述道:“戎狄为患,自古就有。父皇您现在一统海内,手下精兵百万,所向无敌,如果仅仅是因为胡寇扰边就害怕得迁都,岂不是让四海蒙羞被后人耻笑么?以前霍去病不过是汉朝的一个将军就立志消灭匈奴,何况我这个堂堂大唐王子,只要给我几年时间,我一定把领利给您抓过来向您请罪。如果到时候不行您再迁都也不晚。”李建成则立马反唇相讥道:“以前汉朝将军樊哙吹牛自己能以十万人横行于匈奴,你李世民的话岂不是跟樊哙一样么?”李世民据理力争道:“形势各异,用兵不同,樊哙不过一庸才,何足道哉!不出十年,必然平定漠北,这绝不是大话!”别人说这话旁人一看就会认为这是在吹牛,可是李世民不一样,他平定中原的战绩在那里摆着,说出来的话分量自然大不相同。可是李渊此时已经不再是特别喜欢李世民的那个李渊了,他在继位的斗争中完全站到了太子李建成的这边,打定主意不把皇位传给李世民,因此对李世民极其排斥。这其中固然有立嫡以长的传统,更主要的是有隋朝的这个前车之鉴—李世民与杨广实在太像了,他们都出身最高级的大官僚家族,都是比长兄耀眼聪明,比长兄更得母亲宠爱的次子;都少年成名,以军功起家;都多才多艺并征讨过高丽。李渊不想看着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帝国再被类似杨广的二儿子李世民给毁掉,他不愿意成为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