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的选学与赋论.doc
明代的选学与赋论
[摘要]明代选学兴盛,其选赋之作则有“广、续《文选》”系、“赋集”系与“文总集”系三大类,汇总前人,推崇赋体,充分表现出因辨体而复古的倾向。明人选赋,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由尊“《选》”与辨“选”到辨“体”而宗“汉”,多数赋选均以汉赋为鹄的,构建赋学历史观,并树立起辞赋创作之经典。而明人复兴“选学”以及选赋之风的炽盛,是伴随明中叶弘治、嘉靖以后文学复古思潮而来,其对汉赋特别是司马相如赋的推崇、评点汉赋功用与气象所包含的当世精神、以及时赋体脱离科举文战而表现的艺术鉴赏,均体现了当代文人化复古于赋论思想的提升。
[关键词]明代;选学;赋论;辨体;复古思潮
我国古代文集之兴,与辞赋有着很深的渊源。《隋书?经籍志》论“总集”云:“总集者,以建安以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之《流别》。”挚虞之编失传,今存萧统《文选》为肇始,冠“赋”于首,并撰《序》说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骚人之文,自兹而作。”区分赋、骚,颇见特识,然缘《诗》尊“赋”,喻义亦深。后世尊《选》,谓之“选学”,区分其要,约有两端:一则续“选”,各有风采,如《唐文粹》、《宋文鉴》等;一则论“选”,或褒或贬,如杜甫《宗武生日》言“熟精文选理”,章学诚论“汉志诗赋”则谓“每怪萧梁《文选》赋冠诗前,绝无义理”等。至明、清时期,选学兴盛,其间尤以明代为历史转扭,不仅文学选本丛出,而且以《续文选》、《广文选》之编纂行世,均标明其承续《文选》的作用,再结合当代大量的文章总集与辞赋选本,已成为明人治赋的重要内涵。本文拟以广义的“选学”着眼,探讨明人选赋中的批评,观觇其辨体思潮与复古理论。
明人治赋有一最鲜明的口号就是“唐无赋”说,这与当时浓厚的文学复古思潮有关,观其辞赋作品的编选,又缘于“选学”的复兴,其所内涵的祖骚宗汉的观念,正是在这一文学背景下展开的。考察明代选赋情形,有必要先明历朝赋集之编纂及选赋之大略。
一、从“选学”看明人选赋
赋集的初始编纂在晋、宋之际,据《隋书?经籍志四》载有:谢灵运《赋集》92卷、崔浩《赋集》86卷、无名氏《赋集钞》1卷、《续赋集》19卷、梁武帝《历代赋》10卷等。因诸集不存,故萧氏《文选》录“赋”15类,为今存选赋之首。继此,史志所载或序目所存,选赋大体分见两类典籍:一是文总集,如宋初李防等编《文苑英华》收赋千余首,多为唐代律赋,姚铉编选《唐文粹》选赋55首,专收古体赋,而吕祖谦编纂《宋文鉴》则兼存古、律,赋为文之一体。一是赋专集,如《宋史?艺文志》记载的徐锴《赋苑》、杨翱《典丽赋》、无名氏《甲赋》,以及范仲淹编《赋林衡鉴》、元代祝尧编《古赋辨体》等。范编亡佚,但序言尚存,可知为宋人考赋所编,全选律赋;而祝编则与当时人编的赋集如郝经《皇朝古赋》、虞廷硕《古赋准绳》、吴莱《楚汉正声》、无名氏《元赋青云梯》等声气相求,均缘法古而选古赋。除此之外,尚有以赋家专集与赋名传世者,如《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德裕杂赋二卷”、“卢肇《海潮赋》一卷”等,延及宋、元、明三朝,如“谢壁《七赋》一卷”、“冯子振《受命宝赋》一卷”、“叶宪祖《青锦园赋草》一卷”等(前两种分别引录自《宋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后一种赋集今存),属专人或专作,缺少“选”的意义与价值。
明代赋选同样传承“文总集”与“赋专集”两类形式,但由于明人不仅重视广义的“选学”(选文之学),而且着意复兴狭义的“选学”,即“《文选》学”,以“续”、“广”自命,故又较前人多辟一专项文本。由此似可将明人选赋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文选》”系。这主要有刘节编《广文选》(明嘉靖十六年陈蕙刻本)、周应治编《广广文选》(明崇祯八年周元孚刻本)与汤绍祖编《续文选》(明万历三十年希贵堂刻本)三部,皆收录辞赋作品,且仿萧选体例,居“赋”于首。
刘节《广文选》六十卷,首七卷为“赋”,“取昭明太子《文选》之遗者,类分而增辑之”。书中卷一辑“天地”、“京都”、“郊祀”、“畋猎”、“纪行”五类计10篇;卷二辑“游览”、“宫殿”、“江山”、“物色”四类计25篇;卷三、卷四、卷五辑“鸟兽”、“草木”、“志”三类计40篇;卷六辑“哀伤”、“论文”、“音乐”、“情”四类计19篇;卷七辑“杂赋”32篇。观其编选特色:其一,所选皆萧选所未选者,广收而补其遗;其二,所选录时段以汉、晋赋为主,且上溯战国荀、宋,录荀卿《云》、《礼》、《知》、《蚕》、《箴》五赋,宋玉《微咏》、《笛》、《大言》、《小言》、《钓》五赋,而下及南北朝,兼录江淹、庾信诸家赋作;其三,分类仿萧《选》而有所增、改,设“杂赋”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