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突发性强降雨对莫高窟洞窟微环境影响分析.doc
突发性强降雨对莫高窟洞窟微环境影响分析
内容摘要:为了降低莫高窟壁画由于赋存环境改变而引发病害深度恶化的风险,本文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的监测数据,分析在突发性强降雨条件下,崖体同层、大小与形制相似的开放洞窟和不开放洞窟微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研究表明,强降雨对窟内温度影响较小,但相对湿度出现了较大波动,具有时间滞后性。开放洞窟和不开放洞窟相比,相对湿度波动频率更明显,滞后时间均为10小时,要持续7小时才可达到另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洞窟管理者及调度人员合理安排洞窟排查时间及游客参观时间,并为决策者制订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强降雨;温度;相对湿度;旅游开放;莫高窟
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1-0120-05
一 前言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北距敦煌市25km,地理坐标为北纬40°02′14.2″,东经94°48′14.7″。现存洞窟735个,壁画总面积45000平方米,彩塑2290余身,文物建筑33处,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也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文物在极端干旱的赋存环境中保存了1000多年,但是由于处在自然环境中,气候变化对文物是一个无形的潜在破坏因素[1]。敦煌莫高窟壁画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病害,主要有起甲、酥碱、空鼓、壁画大面积脱落、霉变等[2],而病害的产生与窟内微环境气候的变化有密切联系[3]。据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当达到一定相对湿度条件时,盐分就可能被激活,向表面运移和富集,诱发壁画病害的产生[4]。为了降低文物病害进一步恶化的风险,研究区域气候变化,尤其是突发性气候变化对洞窟微环境的影响意义重大。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强降雨是主要的突发事件之一,对文物本体及载体的危害极大,本文通过分析突发性强降雨对洞窟微环境的影响,不但可为壁画病害机理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洞窟开放、游客参观的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二 突发性强降雨对莫高窟的危害
敦煌莫高窟所在区域属于极为干旱的戈壁沙漠地带,空气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5],这种气候条件对于石窟文物的长期保存是比较有利的。如果区域内发生相对集中的降水和突发性暴雨所引起的洪水,将会严重影响窟内文物安全。敦煌莫高窟2011年6月15日至16日历经了百年罕见的持续强降雨,降雨量达到40mm。截至2012年8月的一年期间,莫高窟所在区域又出现了多次集中强降雨,不但历时短,而且雨量大。突发性强降雨对莫高窟文物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崖体缓坡冲沟
在强降雨侵蚀下,崖顶坡面砂砾石层表部经过浸泡后变得疏松,崖顶形成径流随地势沿坡面流下,崖面出现多条冲沟。
2. 洞窟渗水
强降雨造成崖体表面砂砾岩富水,雨水渗入崖体岩层,处于饱和状态的岩体在径流水的压力作用下,雨水沿着崖体薄弱层面入渗,部分洞窟出现渗水现象,墙面或地面受到了污染。
3. 泥沙淤积,道路冲毁
由于强降雨径流量比较大,曾造成窟区泥沙淤积,敦煌市区通往莫高窟的敦千路(S314线)约4公里路基被冲毁,Z110线、S302线冲毁严重。
4. 洞窟微环境扰动
强降雨改变了文物保存的区域干燥性环境,洞窟内微环境受到外界突变环境的影响,出现较大的波动,极易激活洞窟载体中盐分的迁移,导致壁画及塑像病害的深度恶化,这是突发性强降雨潜在的最大危害。
三 强降雨对洞窟微环境影响分析
为了将突发性强降雨对莫高窟文物的潜在危害最小化,本文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一年间的监测数据,通过对比开放洞窟和不开放洞窟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与差异,分析强降雨对洞窟微环境的影响,为保护决策者制订防范措施以及确定合理的参观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3.1 监测点布设及监测因子
莫高窟窟区设有环境气象站,监测因子主要包括降雨量、区域温度、区域相对湿度、风速等。
洞窟内布设有环境监测HOBO探头,监测因子主要是洞窟内温度、相对湿度和CO2,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在监控室显示屏上实时呈现。
3.2 强降雨变化特征分析
从窟区气象站监测数据可知,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敦煌莫高窟总降雨量为32.23mm,降雨次数为12次,大部分降雨持续时间在8小时之内(见图1)。全年中7月份降雨量最多,总量达18.37mm,尤其是7月15日,集中降雨量达8.07mm,从凌晨2: 30开始到早上8: 30结束,持续6小时,7月23号和24号两天连续降雨,降雨量分别为3.55mm和4.25mm,持续时间分别为2小时与7小时(见图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