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教的产生 佛教建筑是属于宗教建筑的一种。中国古代所流行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其中佛教传播最广,信仰的人最多,因此在宗教建筑中,佛教建筑的数量也最大。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原是古印度迦毗罗王国的一位王子,传说这位王子在走出王宫接触社会后,看到人类经历着生、老、病、死的痛苦,于是在他29岁时决心告别自己的妻儿走出王宫,只身去探寻解脱人生痛苦的途径。六年之后,他终于在一天晚上大彻大悟而成佛。从此以后,他周游各地,广收弟子,宣讲他悟到的真理,并组织成教团,形成佛教。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是在汉朝,由于佛教教义贴近大众生活,所以很快收到广大百姓的信仰,同时也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与扶持。组织专人传译佛教经书,讲习教义,发展到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形成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个高峰。据记载,当时南方的梁朝就有佛寺2800余所,出家僧尼82700余人;北方的北魏有寺院3万余座,僧尼达200余万人。 唐朝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盛期,曾经有几代帝王都崇信佛教,在京都长安专门设立了译经院,培养了大批高僧与学者,使中国的佛教不但自身得到发展,而且还传向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 经过历代朝廷的提倡和民间的信仰,使外来的佛教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佛教建筑业成为中国古代建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第一节 石窟 石窟是开凿在山崖壁上的石洞,是印度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 这种石窟寺的好处是窟内凉爽,适宜印度炎热的气候,石窟地理位置偏僻,环境幽静,有益于修行,另外,开凿石窟简单易行,可节约费用。 佛教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贸之道,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道。佛教的佛经和佛教建筑同时传人,所以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出现了一批石窟。现在发现最早的石窟是新疆的克孜儿石窟,开凿于3世纪末和4世纪初,它们是中心立塔柱的那种形式,四周壁画上的佛像也带有明显的印度风格。 另一处早期石窟是敦煌石窟,敦煌位于甘肃省西端,是中国通向西域的出入关口,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会合点:自古以来就成了商贸中心,佛教也随着商贸很早就传到了这里。对于长年往来于茫茫沙漠的商人来说,企求佛主保佑自己平安的愿望自然特别强烈,宗教的要求和有利的经济条件,使这里石窟寺的修建得以连绵不断,从5世纪的南北朝直至14世纪的元朝,各个时期的石窟并列,使敦煌成为中国古代持续时期最长、规模最大的石窟。 众多的窟内除雕刻的佛像外,在窟顶、四壁、台座各处几乎都满布着彩绘,表现出各种题材的佛经故事、各地佛寺坏境景观、世俗生活以及大量的装饰花纹,使敦煌石窟又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 甘肃莫高窟照片 经幡的作用 随着佛教的传入内地,使黄河流域也出现了一批石窟,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甘肃省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省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巩义石窟、河北省邯郸响堂山石窟等。 北魏是中国佛教盛行时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正是这一时期的两座重要石窟。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这里曾是北魏的都城。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前后,终止于公元524年,前后经历60余年,共开凿大小窟龛252座,沿着武周山麓连绵达1公里。 在这些大小窟龛中,可以见到佛、菩萨、胁侍等不同的雕像以及佛寺建筑和佛教装饰;在这里可以看到具有印度风格的佛像,也可以看到具有中国人体特征的雕像;既能见到西方建筑上的石柱形式,又可以见到用石雕表现的中国木建筑式样的殿堂与楼阁。云冈石窟表现了佛教文化传人中国本土后逐渐中国化的过程。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北魏孝文帝自大同迁都到洛阳后即开始凿造龙门石窟,自公元500年开始,经唐、宋、金各朝连绵达四五百年,共开凿石窟2345座,造像达10万余尊,另外还造刻碑碣3600余块。 龙门石窟中最大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佛像开始凿造于唐高宗李治时期(650一683年),高宗皇后武则天想利用佛教为她夺取政权制造舆论,因此特别重视奉先寺的建造。佛像总高17.14米,佛像头高4米;像两侧造有弟子像两座,菩萨像两座,天王及金刚像各两座,这些石像也多高达10米。为了容纳这些佛像群体,必须先从山崖上开凿出深41米、宽36米的露天场地,然后才能雕琢佛像。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光这项开山工程就花了3年9个月的时间,开出石方达3万余方。 为了使佛像更具神力,对广大信徒更具吸引力,这类石雕佛像越来越大,石窟洞里已经容不下它们的雕像了,所以出现了龙门奉先寺那样把佛像雕立在露天的石崖山壁上。这种做法到唐朝有了发展,这时期出现了四川乐山凌云寺大佛。 乐山大佛 大佛依附于凌云山,以天然岩石雕成,凌云山面临泯江,大佛自江边崖底直至山顶,总高71米,佛像肩宽28米,鼻高5米多,人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只有从江心才能见到它的全貌,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