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长云》,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doc
《青海长云》,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
时代造英雄,时代也造就对英雄的礼赞。萧根胜的长篇纪实《青海长云》,就是这样礼赞当代英雄的诗篇。这部长达40万字,满怀激情地歌颂铁道兵群体的作品,大气磅礴,铿锵有力,表达着一个曾经的铁道兵战士对英雄和崇高境界的追求、热爱与敬仰。
实事求是地说,要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历数铁道兵官兵的业绩,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难的是要独具慧眼地发掘出他们身上的时代光芒、精神光芒、智慧光芒。萧根胜所在的铁道兵部队,是一支由无数个钢铁战士组成的神密之旅,不论是在血与火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都功勋卓著。但因为其特殊性和国家战略的机密性,虽然如今已撤消了建制,至今还没有从历史的屏风后面完全地走出来。如果不吃透这支部队的精神实质,要想把他们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如果不另辟蹊径,找到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抒情方式,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当我从作者手中接过这部沉甸甸的《青海长云》时,我首先对萧根胜敢于接受挑战和考验的精神和为此默默做出的巨大努力,感到非常钦佩。当然,我也为他这部长篇纪实是否能成功,是否能让我和所有关注这部作品的朋友接受,暗暗为他捏了一把汗。
读完《青海长云》后,我如释重负,长长地为它同时也为它的作者松了一口气。我认为这是一部比较成功的作品。证实我这一判断的,是我一口气把它读了下来,是我读着读着,心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它的主人公跳动,眼睛会不知不觉地湿润。
史诗般的英雄画卷
作品以修筑青藏铁路上的关角隧道为平台,展示了一群铁道兵官兵为了国家神圣使命,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作者从自己上学参军一直写到部队撤消建制,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叙事,让我们从清晰的脉络里看到了一幅史诗般的英雄画卷。
今天当我们从首都北京或是祖国其他地方乘座列车走向西宁、直向拉萨时,无不为雪域高原的壮美而惊叹。可是又很少有人知道修筑青藏铁路的残酷和艰难,不能说这是由多少白骨堆成的路,但沿途散落着不少当年筑路官兵的坟墓却是不争的实事。修筑连接内地与西藏铁路的人是孙中山,他在1919年发表的《建国方略》就有“高原铁路”。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就把修筑青藏铁路列入重要议事日程。1958年8月,青藏铁路西格段分别在西宁和关角隧道开工。但因受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得不于1961年3月停工。1974年春,铁道兵十师47团带着修筑襄渝铁路的尘土又移师关角隧道,开始了我国第一座海拔最高隧道的复工建设。新兵4月1日才投入施工,4月5日就赶上大塌方。127名指战员被围堵在洞里,险情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最终还是被无畏的官兵们征服了。
《青海长云》对当代英雄主义的诠释,最重要的是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曾经高呼过“人定胜天”的口号,而现实生活中,人在大自然的面前是那么的渺小、无助、脆弱,自然灾害永远是不可抗拒的,正如作者书中说的那样“死人的事经常发生”。班长胡立才,结婚仅仅一个星期,二十天假期在家只待了十五天,上班第三天在撬“牙石”时不幸被一块重一吨多的“牙石”砸中,胸部以下砸得像散了架,血如断了的自来水管一样流,人肯定是没命了。阎金成上工地前战友孔繁友说等他回来吃包子,等来的却是他被飞石砸死的消息……这样的事在当年的工地上经常发生。可以说,每一个死亡事件就是一个震憾人心的故事。
铁道兵,这个在和平时期军队里唯一随时面临着死亡考验的群体,他们有着强健的体魄和生生不息的欲望,他们常常战斗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他们灰头土脸一身泥水,但他们却始终昂扬着精神,从他们的歌声和表情中,你甚至找不到一丝一点的遗憾。他们始终在关注着山外的物欲社会,却从来不被金钱所击倒。从每个工程开工就面临着缺氧、塌方、泥石流、废气、超负荷体力透支等死亡因素的威胁,可是他们没有眼泪,他们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他们没有因为误解而委屈,他们没有因为贫困而懊恼,他们唯一追求的,就是忘记一切困难、痛苦和烦恼,以钢铁般的意志默默无闻地为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作品并没有把他们表现得悲悲切切。从他们的生活中,你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威武雄壮,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他们的幽默与欢乐,他们身上永远充满朝气,他们身上永远洋溢着时代的精神。关角沟的夏季很美丽,能在这时的草原上留个影,官兵们就很知足了。很多官兵为了发泄心中的郁闷使“喊山”成了一道风景,这一切的一切,使人真切感受到了当代英雄的真实可信,有血有肉。
基层官兵的奉献精神
作品中大气磅礴的场面并不多,作者是将视角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写一群普通官兵的生活,写他们的真情实感。但我感觉如一缕和煦的春风,吹进了心田;又如苦酒,让我们品出了其中的苦涩。这本书不只是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集合,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再现。《青海长云》中的事件关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