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藏书史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嵩阳书院藏书史略.doc

嵩阳书院藏书史略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是我国创建较早、影响较大的书院之一,它融教学与研究、图书收藏与校刻为一体,是理学先导“洛学”思想传播的基地,亦是创新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为我国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沿革   嵩阳书院位于今天的登封市区北部、嵩山之阳,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其前身分别为嵩阳寺、嵩阳观、奉天宫等。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创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佛、道二教活动场所。唐弘道元年(683年)春、冬两季,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两访嵩山,以嵩阳观为行宫,日奉天宫,成为李唐皇室巡游嵩山的行宫。后唐进士庞士和南唐学者舒元、道士杨纳等人,在嵩阳观聚徒讲学,为书院创办奠定了基础。其后,避乱之士聚处山中,至后周时,在其中创建书院,以为修身养性之所。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柴荣(954~959年在位)改嵩阳观为太乙书院,开启了近千年的嵩阳书院发展史。   北宋初年,国家采取“右文”政策,鼓励支持书院发展,嵩阳书院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至道元年(995年),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向太乙书院颁赐印本九经作为教材。至道三年(997年)五月,宋太宗又御赐“太室书院”匾额,建藏书楼、斋房。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宋真宗设置学官,赐书院九经、子、史。景祜二年(1035年),宋仁宗命西京(今洛阳)官员重修书院,赐名“嵩阳书院”,并置院长,给膳田百亩,以维持常年经费。当时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司马光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学者郑遨、种放等人在此广收学徒,宋明理学的重要创始人邵雍、程颐、程颢都曾在书院聚徒数百人讲学,嵩阳书院发展至鼎盛,与湖南岳麓书院、河南应天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宋代李鹿的《济南集》卷二《嵩阳书院诗》,写出了嵩阳书院当年的宏伟景象:“嵩阳敞儒宫,远自唐之卢。章圣旌隐君,此地构宏居。崇堂讲遗文,宝楼藏赐书。赏田逾千亩,负笈昔云趋。”   元、明、清各代均重修增建嵩阳书院,鼎盛时期,书院有学田1750多亩,生徒有数百人,藏书有2000余册。金、元年问,由于金兵南下,嵩阳书院毁于战火,此后至明朝中期,嵩阳书院发展迟滞。成化年间(1465~1487年),书院逐渐复兴。嘉靖年间(1522~1566年),登封知县侯泰建造二程子祠,复建书院,在嵩阳旧址聘师聚徒,嵩阳书院得以重新恢复。康熙十六年(1677年)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间,清初三大名儒之一的孙奇逢弟子耿介,辞归故里,扩建学舍,致力兴学,相继建造三贤祠、先师殿、观善堂、丽泽堂、辅仁居、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等。期间,官绅相继捐建藏书楼、讲堂、道统祠、博约敬义二斋和三益四勿二斋,嵩阳书院规制大备,后年久失修,于乾隆初年大部分建筑遂呈颓败之势,乾隆后期更日趋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嵩阳书院几经波折,获得新生,不但整修了藏书楼、崇儒祠等建筑,也保护了大批珍贵文物,治理、美化了环境,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2009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郑州大学成立嵩阳书院,并于书院旧址东侧建立新址,旨在重续国学渊源,嵩阳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2010年7月3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嵩阳书院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典籍刊刻   为了传播文化知识,满足师生需要,书院从诞生之日起,典籍刊刻便成为其历史重任,在雕版印刷技术成熟的宋朝尤其兴盛。书院刻书多由著名学者主持雕印,他们在版本选择、文献校勘方面较为重视。同时,书院有众多经费资助,对技术、纸张要求也较高,所以书院在刊刻书籍方面质量较高,在古代文献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嵩阳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经营雕印业,刊刻书籍尤其之多,宋、明刻书数量当居前列。由于清朝以前刻书不见著录,现存典籍刊刻以清代刻书为主。   书院刻书内容以师生著述为主,许多书院常把师生读书的心得或疑惑记在日记册上,然后把日记加以整理,编刊成书。据赵连稳《中国书院藏书》记载,嵩阳书院主讲耿介将讲义《理学要旨》《中州道学编》《天理主敬图》《为大学旨》等在嵩阳书院刻印。书院刻本另一类内容就是经史子集等历代文献。除此以外,书院也刻印志书,现存的《嵩阳书院志》即在清康熙年间刊刻,称丽泽堂刻版。书院这些刊刻书籍,充实了书院藏书,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为我们今天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珍贵资料。   历代藏书   凡建书院则多谋求藏书。藏书和讲学、祭祀一起,历来被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三者固缺一不可”。而具有一定藏书规模的书院一般都建有藏书楼,性质类似于现今学校图书馆,一方面收藏历代藏书,一方面供书院生徒阅览。嵩阳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在古代有大量的藏书,清初时书院藏书已有一万余册,并制定了严格的收藏、借阅制度。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